他屬於陸軍,即便退役,但本身資歷在這裡,曾經算是陸軍的高層,因為在華的利益分配問題,海陸兩軍之間矛盾,已經到了幾乎不可調和地步。
排水量三千兩百噸。
而不是直接乘坐海軍軍艦。
“下去吧。”
命令來自大本營。
絕對的處於最底層。
對於手裡的命令,多田駿本能的感覺到不對勁。
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服役的姥爺貨,燒煤的蒸氣活塞動力機組,最高航速只有十二節,滿載排水量不過五千噸。
但在北評,這個蝗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所在,他區區一個上尉參謀官,
從國內局勢分析,大本營的命令沒問題。
但出動成本非常高昂,每一次出動,就是幾千噸珍貴油料,為了他一個退役中將,派出長門級也太看得起他了,
除了長門級外,其餘的兩艘,
“乘坐一艘商船歸國?海軍會派長門級,外加一艘巡航艦護航?”
天龍級輕巡,
上次歐戰期間,帝國建造的第一級輕巡洋艦,由於缺乏經驗,設計和製造能力不足,這一級輕巡是在疾風擊驅逐艦基礎上放大而來的。
但大本營偏偏就派了。
雖然多田駿卸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失去實權,不日將回國,但依舊是中將,而且據說,國內已經授勳大將軍銜。
運力緊張。
為了避免矛盾激化,讓他乘坐商船回國,由海軍軍艦護送。
一艘商船。
帝國二代輕巡,排水量便提升到五千噸。
派一艘帝國最精銳最強的現役主力艦,一艘古早的運輸船,和一艘帝國即將退役的輕巡,來運輸護送他。
常人看,當然沒問題。
但他是多田駿。
華北方面軍前任司令官,可以說,曾經是大日本帝國陸軍高層之一,對軍方,以及高層那一套,再熟悉不過了。
這一系列安排,讓多田駿感覺,
就好像··
在盼著他死一樣。
他心裡甚至可以推測出具體過程。
長門號出動成高昂,所以僅僅是做一個樣子,就返航,護航主力交給天龍級,面對八路軍的襲擊,連防空火力基本上沒有的天龍級基本上毫無反抗,被擊沉。
局勢發展到如今。
別說是他,即便是大本營的重臣們,想必也能瞭解,八路軍手裡高科技武器的強大。
不然也不會突然撥款數億日元,用於發展先進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