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還能說什?苦著個臉氣惱道:“沒事,才不過傷及些骨頭罷了,修養個三五百天便能復原得差不多”
“瞧你說的,有那麼嚴重麼?”蘇媚“噗嗤”一聲便笑將出來,繼而親熱的拉著李易的手,有些討好的道:“好啦,男子漢大丈夫的別那麼小氣,大不了我以後不掐你就是。”
頓了頓,蘇媚望著嶽麓書院四人離去的方向,冷哼一聲道:“那個叫什麼莫不從的居然敢說要將小道士你五馬分屍,看姑娘我不去好好的教訓他一頓,也讓他知道什麼叫做天高地厚。”
………………
李易蘇媚悄悄尾隨嶽麓書院四人而行,兩人的修為不低,且嶽麓書院四人又心有旁騖,因此嶽麓書院四人渾然不覺自己的一舉一動盡被人知曉了。
忽而寬闊大路,忽而羊腸小道,行得幾十裡地,西邊的殘月早墜得無影無蹤,東方的天空已然顯了魚肚之白,空氣中散發著南嶽衡山上凝結的霧濛味道,清新而涼爽,感覺得出來,又將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
前方隱隱傳來響鼓雷鳴之音,似從三十六重天宮凌霄寶殿而下,充斥著天地間的每一個角落,讓人振奮,遠遠的見得一片斷垣殘瓦,李易扯住蘇媚,低聲道:“到了。”
曾經號稱儒教四大書院之首的石鼓書院因建於南嶽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石鼓山上而得名,《山海經》記載:石鼓山山勢青圓,四面憑虛,山體純石無土,其狀若鼓;山下湘水浪花擊石,其聲若鼓,是以得名,有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三者“朱陵洞天”便位於其中。
天下洞天福地,無論是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還是七十二福地,傳聞皆有一定鼎風水,聚集靈氣之地,如嵩山少林寺的達摩洞(司馬洞天),雲山派的陰陽石等等,不過這種定鼎風水,聚集靈氣之地奪天地之造化,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而成,非有緣者不能見之,非有緣者不能佔之,因此洞天福地雖多,然真正賴以成事的名門大派卻不多。
雲山派不過在洞天福地中排名倒數第四,但是因為雲山派盧生祖師爺發現了陰陽石所在,所以雲山派借得陰陽石之風水靈氣,在修真界傳承千年,也曾赫赫聲名。
相傳石鼓書院便是因為其祖師爺唐代秀才(相當於現在的院士)大儒李寬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朱陵洞天”所在,將石鼓書院依朱陵洞天而建,佔盡朱陵洞天之風水靈氣,所以石鼓書院才人才輩出,修真界少有比擬者。
蘇媚聽得空氣中無處不在的鼓聲,咋舌道:“這麼大的聲音,以前的那些石鼓書院的學子們如何能安心讀書啊?”
“石鼓書院學的是孟子之儒,你見過孟沛那人便知道,若孟沛專心起來,當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言書’的。”
李易笑道:“儒教修煉講求入世,說是什麼‘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朝,大隱隱於市’,看不慣道教與佛教的尋找一清淨之地出世修行,或許這漫天的鼓聲還更能助長那些學子們的修行呢?”
蘇媚聽到這裡,突的眼珠一轉,吐出香嫩小舌,朝著李易做了個鬼臉,道:“你們雲山派不是半道半儒麼?那要怎麼修行,是出世,還是入世!”
李易想也不想,回答道:“於小道而言,最好有兩個住處,一在紅塵鬧市,一在深山遠林,寂寞了,便來紅塵鬧市訪家拜舍,瀟灑一回;厭倦了,便去深山遠林青燈古佛,靜坐修身。”
……………
感謝書友100830174938560、好空白、小悟空12、明辰玄玉打賞,拜謝!
順求推薦,眾位道友萬請支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