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三教九流> 二零二 墨者之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二零二 墨者之禮 (2 / 2)

這是墨者相見時的禮儀:身子站直代表墨者頂天立地;十指相交代表“兼愛”“非攻”等墨者的十大理念;雙手平肩合抱成圓代表著墨者的理想天下大同。

頂天立地的墨者,就要以自己的十大理念,去實現自己天下大同的理想。曾幾何時,在中土神州大地上,行此禮儀者何其之多,後來,便越來越少了,再到後來,已經基本上絕跡了……

而人們的姿態卻越來越低,先是低下了頭,再是彎下了腰,最後連膝蓋都跪下了,自稱奴才……

王麻子胸前的傷口還在不停的流淌著鮮血,衣服早已被染紅,身子站立的地方,也是殷紅一片……

兩人相顧無言,待得行禮完畢後,司徒封繼續拖著自己穿草鞋的雙腳,顫巍巍的向著遠方走去……

望著司徒封的身影漸漸消失後,王麻子再也支援不住,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的血泊之中。

王麻子望著還插在自己心間的無常劍,眼神中閃過最後一絲光亮,喃喃道:“無常啊無常,我們也是時候說再見了……”

說罷,王麻子用盡渾身最後的力氣,一聲大喝,無常劍倏的從王麻子的胸口飛出,在嗚咽低吟著圍繞王麻子的身體飛了三圈以後,化作一聲龍吟長嘯,直插入李易身上的劍鞘之中。

王麻子面帶微微笑意,看著那無常劍在身邊飛舞,口中低低的吟道:

“塵歸塵土歸土,生終將死,靈終將滅,萬物終將消亡,此生境遇,不過一抷黃土,一捧清灰……”

終於,慢慢的便沒有了聲息……

……………………

今日只能寫這兩千字了,實在抱歉道友們,明天補上吧!

……………………

(摘自百度)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法家代表韓非子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等語,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中國的輝煌。楊墨本是硬幣的兩個面,故楊墨互補,然古往今來人們都以孟子“距楊墨”的一般思維方式評價楊墨,這是有失公允的。[1]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近年來經過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學說中的一些有益觀點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鉅子腹朜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