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笑話之餘,齊齊將眼光向著雲山派當代掌門人郭不守投去,有嘲笑,有不解,有鄙夷……一時間,郭道長几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這麼多的目光,實在太寒磣,站在郭不守身邊的丁海山、蘇澤趕忙望旁邊走開,就是靜璇,也在悄悄的挪動著腳步。唯恐離得郭不守太近,被大家的目光給誤傷。
旁人可以走開,然而郭不守總不能連著椅子一起搬開吧,郭道長此刻的心中那是無數頭神獸在奔湧而過啊,直踏得郭道長欲哭無淚:李易這臭小子,是專門來給為師丟臉的吧,真是浪費了昨天晚上的一頓好酒好菜啊,早知道這樣,活該餓死他。
臭小子,為師當初去王麻子那裡取鐵劍時,的確是花了五錢銀子,可那五錢銀子是用來買下酒的花生米好不?要這麼算的話,為師還花了一潭珍藏多年的美酒呢?
不過這時候想什麼都晚了,面對著千夫所指的眼光,饒是以郭道長的見識修為,也是受不住,乾脆宣一聲道號,閉目養神。
唉……眼不見為淨,要不是貧道只有這麼一個徒兒,以後雲山派的發揚光大還要靠他,貧道真想一走了之,與他斷絕師徒關係啊!
………………
李易對鐵劍的介紹,讓趙存真氣得滿臉鐵青。
趙存真可不認為李易手中真的是把普通的鐵劍,只當李易乃是故意出言羞辱自己以及自己手中的伏陽寶劍:將一把山野村夫鍛造的五錢銀子鐵劍與全真派二代祖師爺採首陽山之銅煉製的寶劍相提並論,這不是羞辱還是什麼?
“哼!奸猾之徒目中無人,羞辱我等道教前輩丹陽子真人!”趙存真恨恨道:“李易你真當我道教無人麼?”
趙存真話中有話,看似受到羞辱口不擇言,實則禍心暗藏,李易可不能上了趙存真的當,目中無人,羞辱道教前輩當道教無人這等詞語,不是李易可以承受的。
更何況,丹陽子真人馬鈺身為全真派祖師爺王重陽真人的開山大弟子,全真七子之首,在華夏道教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李易雖與全真派不對付,然而並不會恨屋及烏,對於全真派的創派祖師爺王重陽真人以及第二代祖師爺馬鈺真人,還是很佩服的。
馬鈺,世稱丹陽真人,性子謙和大度,繼承王重陽真人“內丹道”理論,以清靜無為而定全真派修煉風貌,以心合性,以神氣釋性命而終以靜淨無為為道統,著《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道教經典,有全真一系遇仙派繼承其道統。
王重陽真人在飛昇之際,曾有言道:丹陽(馬鈺)已得道,長真(譚處端)已知道。吾無慮矣!長生(劉處玄)、長春(丘處機)則猶未也,長春所學一聽丹陽,命長真當管長生。
由此可見,雖然後世“全真七子”中以長春子丘處機名氣最大,不過在他們師傅王重陽真人的眼中,繼承其道統的還是丹陽子馬鈺。
只是李易有些奇怪,王重陽真人,馬鈺真人的全真“靜淨敬”之道,到了如今道玄等人的手中,怎麼就變得這麼偏激了?不過想著全真派在歷史上被西域佛教密宗的屈辱過程,好像也不難理解。
“雲山腳下王鐵匠也好,全真派二祖丹陽子真人也罷!”李易並不理會趙存真的發怒,注視著手中鐵劍彷彿在看著一位相處多年的老朋友,李易抬起頭,似是自言自語,又似是在說給廣場上那些嘲笑自己的人聽:“自古以來成事者,非是人仗劍名,而是劍因人名!”
自古以來成事者,非是人仗劍名,而是劍因人名!
是啊,修真界自古至今,絕世之才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可曾聽說有哪一位人物仗著前人的寶物而名垂千古?即便是如今的修真界,許多門派的弟子以先輩的寶物而成名,可是在得道之後,照樣還是要煉化出自己的寶物,而仗之行走天涯。
就拿趙存真手上的伏陽劍來說,鍛劍的材料為人族發源地首陽山之銅,首陽山之銅的確難得,可是也僅僅是難得而已,修真界還有多少件寶貝是首陽山之銅鍛鍊的,為何沒有伏陽劍有名?原因無他,伏陽劍乃是丹陽子馬鈺真人的寶劍而已。
李易不是拿雲山腳下的王鐵匠來與丹陽子相比,而是拿自己和丹陽子相比,今日李易手中的鐵劍名不經傳,可是誰能知道以後這把普通的鐵劍,會不會隨著李易而一起聞名修真界並流傳千古?
旁的不說,單是李易這見識,這道心,就足以讓在場的大多數修真者汗顏了。
短短的一句話,似黑暗的天空中忽然間劃過一道閃電,將著眾人的眼睛照的通亮,頓將方才還喧囂無比的廣場震得鴉雀無聲。這一刻,無論是原本站在李易一邊的,還是原本站在趙存真一邊的,都靜靜的看著演武場上的李易,那一襲青衣道袍,那道孤寂而挺拔的身影。
“太好了,說的太好了,自古以來成事者,非是人仗劍名,而是劍因人名!我怎麼就想不到這一點呢?”林雪宜喃喃自語,似懂非懂,復又轉過頭來望著身邊的顧子傾:“顧師姐,你說,我的飛雪劍以後會不會成為名傳千古的寶劍,就像三豐祖師爺的真武寶劍繞指柔寶劍,以及武當七俠隨身佩戴的寶劍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