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觀戰的武當派弟子們紛紛叫好,復又睜大眼睛,看著李易要如何衝破這繞指柔劍訣的束縛。
雲山派這邊,蘇澤瞪大著一雙眼睛,拽緊著拳頭瞅著師傅李易的一舉一動,丁海山倒是面不改色,一臉的無所謂。
丁海山見得蘇澤神情,伸手一拍蘇澤肩膀,勸慰道:“蘇小子,無妨無妨,這等繩索,貧道我雖然要費些力氣,也能一斧子劈開,李道兄修為遠高於我,對他自是一點妨礙也沒有!”
顧子傾站在雲山派地盤旁邊,就靠著丁海山與蘇澤,自將丁海山的話語一字不漏的聽在耳裡。
顧子傾在心中撇了撇,暗道:清虛師兄的繞指柔劍訣,號稱武當派年青一輩中第一,去年武當派門內比試時,我也是費了老大的勁兒才接下來,如今面對李易,真的一點妨礙也沒有嗎?
顧子傾智者千慮,倒是一時間沒有想起,她自己是在那一次道教大比試後,才突破的生死玄關。
李易聽著清虛的唱諾,心中一片明然,面色亦是顯得莊重起來:這繞指柔劍訣是張三丰真人早年的拳拳之心啊!
兩晉年間,五胡亂華,神州北地沉淪,漢人淪為“兩腳羊”,幾欲亡種滅族,時有漢人英雄祖狄、劉琨聞雞起舞,奮而抗敵,各以一州之地守護漢民,堅持抗敵十數年之久,雖身敗死而心尤不悔。
何意百鍊鋼,化作繞指柔!便是劉琨所做!
張三丰真人年輕時所處時代,蒙元肆虐,漢人卑微,與那五胡亂華時代何其相像?真人少年遊歷之時,心中何其哀嘆:五胡亂華之時,尤有祖狄、劉琨奮起,如今的漢人英雄,又在何處呢?
李易雖心有所感,可手上動作卻是一點都不慢。
“轉圓……法猛獸!”李易左手上刺股錐一劃,但見一道道金色光芒飛出,圓轉融匯,竟成了一個金色大圓球,將李易裹在當中。
那些繞指柔決便附在圓球之上,雖張牙舞爪到處流竄,然而面對著滴水不漏毫無縫隙的圓球,根本是一點前進的餘地都沒有。
與此同時,李易右手中的無量尺飛將出來,李易身影晃動,一把將那無量尺抄在手中,神情憤懣,似吐盡心底最後的力氣,一字一頓的吶喊:
“道……即……是……國!”
戰國時期一代大儒荀子在其《荀子—君道篇》中說道:道存則國存,道亡則國亡!
無論是五胡亂華,還是蒙元肆虐,甚至是後面的滿清入關……異族自無人道,殺我漢民肉體,摧我漢民靈魂。可是,無論是哪一個時代,當時的漢民人數都是遠超異族,無論文化還是經濟,也都是遠勝異族。
何以失敗?究其原因,漢人之道不存也,當時漢人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內部爭權奪利的私心之上!
兩漢三國之時,管你什麼異族,皆被吊打,然而西晉年間,八王之亂,元氣大傷,才引得外族入侵,一發而不可收拾……後面蒙元、滿清入侵,亦皆是相差彷彿:敵軍已經陳兵城下,廟堂之高尚在爭權奪利,自毀干城,哪能不敗?
幾千年前的荀子便知道,為國為民的“道”不在,“國”如何會在?可後世之人,做到的又有幾個,難怪華夏民族好幾次差點滅國,甚至差點就要亡種了。
真個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就在李易疾呼之時,無量尺“霍霍”光芒四射,平地無風起浪,奔湧而出,那裹著李易的金色圓球頓時無限放大,向著四面八方擴散而出。
天地皆道,道無所不存,道無所不在,道即是國,國便無所不在,國便無所不存。
這是理想的國,如此國,如何能被束縛,如此國,如何不能光芒四射?
繞指柔訣再也束縛不住,連綿不絕的光芒閃爍中,光影越來越是暗淡,隨著金色的圓圈四散飛逸,終於消失不見,再也看不見影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