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愛我嗎oh道友的月票支援。
雲山派祖孫三人來到震位臺前的時候,臺上正開始著第二輪的比試,兩位比試選手在臺上你來我往,法寶滿天飛舞,打得不亦樂乎。
李易剛開始還是饒有興趣,然看了幾眼之後,便覺意味索然,以李易如今的修為,眼前的比試就像街頭賣藝的把式,熱鬧有餘,精彩不足,花拳繡腿罷了。
李易的眼光漫無目的的掃過臺下,立刻被不遠處的武當派諸人給吸引住,那些武當派的女弟子們正對著臺上比試的兩人指指點點,相互印證,而為首的顧子傾,並未參與眾人的討論,只在一旁微閉雙目,靜立養神。
大約在顧子傾的心中,亦是與李易一般的想法吧。
李易的心中有些驚訝,沒料到武當派諸人會前來觀看自己的比試,不過轉念想想昨天上午在龍虎山廣場上師傅郭不守與映月師太、閒雲道長的招呼中透出的那股親熱勁,大約是映月師太等前來找師傅敘舊吧,於是便也釋然了。
李易的目光望來,顧子傾立刻就感覺到了,顧子傾睜開眼睛,映入一泓秋水中的是那張已有些熟悉的笑容,如同清晨初升的陽光,純淨而溫暖。
李易的目光很清澈,總是給人一種能照見自己影子的感覺,又想著自己專程跑來觀看對方的比試,李易是不是也這般的認為呢?
這般的想著,顧子傾忽然有些微微不安。
好在震位臺第二輪比試很快就分出了勝負,此時司儀上臺,報出了震位臺第三輪比試雙方的名單:雲山派李易對陣金輝派齊遇。
該來的總算是來了,李易拍了拍弟子蘇澤的肩膀,又向著師傅郭不守行了一禮。轉身便向臺上走去,郭不守道長雖然還為著早晨的事情有些憋屈,不過眼神中的關切還是明明白白的傳達給了李易。
齊遇乃是金輝派掌門人嫡傳弟子,年紀比李易要大,估計有四十出頭,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道教宗門大比試三十年一遇,參加比試者以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五十)者居多,畢竟修煉之事,需要時間的積累與沉澱。不過修真者們奪天地日月之精華為己用,衰老的速度遠遠要比紅塵俗世中的那些凡人們慢,齊遇這般的年紀,從外表看來也不過是一位翩翩少年郎罷了。
李易齊遇二人見禮完畢,齊遇緩緩從背上抽出一把寶劍,寶劍寒光凜冽。劍氣逼人,偏生給人一種出塵脫世,混世逍遙之感。
李易卻沒有拔出鐵劍,反而是伸手一招,但見一道金光劃過,李易的掌中便出現了一把金光閃閃的小錐子,正是那在衡山客棧中被蘇胖子贈與的縱橫家合縱門兩大至寶之一的刺股錐。
縱橫家雖是諸子百家,三教九流之一。然縱橫家傳人素來不在世間走動,因此齊遇見得李易手中的錐子。一下子哪裡認得出來?不禁一愣,這是什麼東西?
修真界素有寶不離人,人不離寶之說,一件修煉隨身,得心應手的寶貝,便是修真者的影子。
郭不守李易師徒兩自昨日起名聲大振。身為李易第一輪的對手齊遇,自是在這一天的時間內惡補了關於雲山派以及李易的一些知識,與武當派真武劍並列的雲山派雲夢劍,以及東林寺至寶聖蓮令,齊遇都是瞭若指掌。
考慮到李易身背鐵劍。齊遇估計李易在比試中使用的寶貝不外乎這三件,誰知道李易居然拿出了一個這樣的錐子?
齊遇雖未認出刺股錐,可見得刺股錐式樣精奇,更兼古樸端坐,非是凡物之流,定然有其了得之處。
齊遇倒有幾分急智,一揚手中寶劍,朗聲道:“貧道手中逍遙劍,傳自本門祖師爺上元普濟道化真君,東海海底玄鐵鑄就,長三尺三寸,重六斤六兩,李道友當心了。”
東海派祖師爺上元普濟道化真君齊本守,號金輝,又號逍遙子,其道統金輝派與鎮派寶劍皆是因此而得名。
聽得齊遇自報手中寶貝來歷,李易當然知道齊遇的目的,心中但覺好笑,不過今日乃是比試,齊遇既有此舉,李易亦不便失禮,反正此役過後,刺股錐也將在修真界重傳大名。
李易雙手捧住刺股錐,面顯恭敬神色,道:“錐名刺股,自縱橫家鬼谷子先師傳與合縱門祖師爺諱蘇秦前輩,採西王母崑崙山之金與人族發源地首陽山之銅合煉而成,可重若泰山,亦可輕如鴻毛,齊道友有禮了。”
圍觀眾人先前也如齊遇一般,詫異著李易為何使用了一般錐子,此刻聽得李易的介紹,一個個的只目瞪口呆,連驚歎聲都發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