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什麼澳,都是這裡是一個可以停船的海灣,最典型的就是澳門。
深澳,顧名思義,就是一給非常深,卻能夠停靠船隻的海灣。這名字取的還真是貼切。
深澳就好像有一張大嘴巴,在南澳島上深深咬了一口,有一處深深的凹陷,大概凹陷進入數里,而深澳就是這個凹陷最深的地步,更不要說,這個凹陷之處還有很多小島,一看就知道里面水情複雜,大船一個不小心就擱淺進去了。南澳島的地圖,還好辦。
畢竟,南澳島之前也是大明管轄的地帶,有很多人上去過,多加訪問,總就是能夠弄出來一張地圖的。但是深澳的水道圖,就不好辦了。一來,之前在這裡停靠的船隻並不多,都是遇見大風浪來避風的,二來,水下很容易做手腳,誰知道吳平在南澳經營這麼多年,有沒有在水下做手腳。
這樣一來更被動。
而且不管兩岸,還是這裡面的小島,都可以作為防守一方堅固的據點。說他易守難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戚繼光說道:“我與俞將軍商議過,首先我們要移軍拓林。我已經與廣東方面交涉好,廣東方面將會派人協助。拓林正對南澳島,確切地說,正對深澳。水師的任務也就來了。是不惜一切代價,將深澳給封鎖了。佔據,深澳最外的幾個島嶼。架設大炮,吳平不是想躲嗎?他就不要想出來了。”
“那我們怎麼攻島?”尹鳳說道:“這南澳島只有三處可以登島。而且其中兩處都是偏遠之地,即便上島之後,也未必能夠攻到深澳。”
尹鳳說得也對。
因為南澳島上有大量未開發的土地。也就是說,南澳島上三個港口之間最方面的交通,並不是從島上走,而是從海里走了。甚至在島上的小路,都未必能夠通行大隊人馬。
戚繼光說道:“大人的意思,是速破此賊。我們自然不會在這裡耽擱。水師只需封鎖住深澳。讓吳平走脫不得,剩下的事情,就由我為之。”
對於戚繼光來說,什麼路不路的。大軍行動,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是常理,而且南方沿海的山,植被雖然茂盛。但是山勢一般比不上北方的大山。對於戚繼光來說,只要上了島。他就要把握拿下吳平,就是擔心吳平跑了,一旦入海。騷擾沿海,再想抓住吳平就不好辦了。
俞大猷也點點頭,說道:“雲中伯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爾等一體從命即可。”
其實俞大猷對戚繼光的決定,也是有一些擔心。原因很簡單,吳平不是傻子,他其實在兩個港口也安排了人手。不過人手不多而已,深澳是的防守的重點。而其他地方並不是。
但登陸戰從來不好打。
只是俞大猷也知道,且不說周夢臣的命令,單單說廣東這邊的局面就有一點不樂觀。張璉鬧得聲勢很大。廣東方面那麼容易讓他們過來,其實也是廣東大部分兵力都去圍剿張璉了。沿海空虛。擔心吳平不敵然後流竄廣東。那就不好了。
這才輕易答應。
形勢所在,是要冒一點險的。不過打仗哪裡不冒險的。
兩個老大既然這麼說了。下面的人自然凜然聽命。
於是大軍出動,從水路移營,幾乎是逼著南澳島下營。
大軍移營,用了整整一日。才算是收拾停當。這邊剛剛收拾停當。就聽到軍情,吳平似乎有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