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七十六章 甘泉整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 甘泉整庵

第七十六章 甘泉整庵

正因為如此,何心隱是最知道,周夢臣不好對付。而今周夢臣的氣血在西北流傳,儼然成為顯學,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周夢臣的功績,而是氣學有其可取之處。

何心隱甚至想看看王畿能不能周夢臣面前吃癟。

王畿見何心隱不再說話,話頭一轉,說道:“錢師兄。你覺得如何?”

錢德洪是一個話比較少的人。他本不想說,但是多年是師兄弟下來。彼此之間都是非常瞭解的。錢德洪知道這個師兄,從來是忌憚自己。錢德洪躲也躲不了,於是他說道:“我聽說,這一次周大人請的不僅僅是我們,還有其他不少人。比如,甘泉先生湛師叔。”

此言一出,王畿眉頭一皺,說道:“師叔已經九十多歲了。怎麼會出來趟這趟渾水?”

甘泉先生湛若水,乃是王陽明的好友,甚至可以說,王陽明的心學有相當一部分都受到了湛若水的影響。王陽明前期興趣廣泛,什麼武術,佛道,兵法,弓馬,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好。但是與湛若水相遇之後,王陽明才慢慢將自己一輩子努力放在聖學之上。於是最後有了王陽明心學。

所以,王陽明的弟子們都稱呼湛若水為師叔。

只是王陽明與湛若水關係好,但湛若水卻未必是王陽明的信徒。其實提起心學,在大明最開始興旺的乃是白沙心學。

其實心學在宋代,也是有苗頭的。不過,王陽明心學一出。各路心學都只知道王陽明瞭。

湛若水是白沙心學才傳人。

湛若水號甘泉。他這一派學問,外人稱之為甘泉派。同時湛若水門下弟子,有不少轉投王陽明的。同時也有陽明心學一脈的轉投湛若水的。關係雖然好,但是在道統上,有些地方,真是要得明明白白的。

湛若水拖著九十幾歲的高齡,還不回老家靜養,而參加講學集會,就是為了這一點。或者是為了向好友王陽明證明。自己學問不差王陽明。

總之,湛若水見了他們這些師侄或許會很高興。畢竟年紀大了,有些人見不到就是永遠見不到了。但是在學問上,休想讓湛若水讓步。

錢德洪說道:“師叔的心思,誰不知道。不就是擔心白沙一脈,所傳無人。所以才四處講學尋覓一些出色的弟子。其實師叔我倒是不擔心。因為甘泉之學,與我門相近,大體相通,有些不一樣的地方,也不在根本要旨上面。但是另外一個人你們聽說了沒有?那就是羅整庵。”

“他”聶豹說道:“羅老大人的身體還行嗎?”

羅整庵就是羅欽順。羅欽順比王陽明還大好幾歲。奈何,人與人就是這麼不一樣,王陽明死的時候,不能說是夭折,但也未過六十。羅欽順退休之後,方而能得此天壽,他比湛若水還要小几歲。

說起來,他也就比嚴嵩大不到十歲。

不過,羅欽順與湛若水不一樣。這湛若水雖然是年近百歲,但是身體一直很好。所以才跋山涉水,去講學。而羅欽順就沒有這個身子骨了。在家修養,雖然沒有聽說什麼纏綿病榻,但是也沒有出過門,除卻有人來訪接待之外,連對外的書信都很少。不知道的人,都以為羅欽順已經不在了。

或許,湛若水的身體狀態是不正常的,羅欽順的身體狀態才是正常的。

何心隱說道:“聽說不錯,只是羅老大人不想出山。周夢臣派了弟子再三拜訪,這才請得老大人。老大人從江西上船,一路順流而下,也不算勞累。”

聽了何心隱的話,王畿暗暗鬆了一口氣。

羅欽順一直是心學的反對者。即便王陽明在的時候,羅欽順就是反對王陽明心學的首腦人物之一。王陽明在羅欽順面前,都要持晚輩禮節,雖然雙方誰也沒有說服誰,但是這已經表明羅欽順的強大了。

沒有被王陽明駁倒的人,屈指可數。

當然了,有些人死不承認自己敗了,那是另外的事情。

當年王陽明與羅欽順之間爭辯的時候,他們這些人還沒有說話的份。而今再次聽到這個名字,難免有些擔心。不過細細想來,羅欽順年紀這麼大了,又能保持多少狀態。而且當年的他們還年輕,王陽明死了也就三十年上下,他們早就不是吳下阿蒙了。

也不怕羅欽順了。

“看來,周夢臣是有備而來,這是鐵了心思的要找我們的麻煩啊。”王畿淡淡的說道:“如此一來,我們就不要留情了,何師侄,這就麻煩你去給徐閣老打一個招呼了。不是我們不配合,是他周夢臣欺人太甚了。”

何心隱目光掃過所有人。這些心學宿老都沉默了。

何心隱點點頭,說道:“好。”

他忽然開始期待這一次講學了。不知道這一次講學有什麼樣的變化,也不知道誰輸誰贏,但是有一點他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一次講學,定然非常精彩,乃是文壇盛事,說不定多少年後,都會被人 稱讚。作為一個學者,自然有幾分躍躍欲試。

周夢臣並不知道心學大佬已經表明了態度了。即便是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是的。周夢臣雖然是總督六省,勢傾東南,但是心學也不是好惹的。當然了,也正是因為周夢臣的權勢,才讓心學上上下如何配合,他們這些人,已經他們的弟子們真正擰合在一起,是一股徐階都不能忽略的力量。

周夢臣自然也不能小窺。

所以,他們真要給周夢臣一個教訓,周夢臣或許只能吃了。

好在,周夢臣也是做過功課的。

這些人雖然在學術與周夢臣有爭執,但王陽明的弟子之中,真得很難說有誰是壞人,是道德敗類。甚至真要說這些人個人的道德操守都是很高的。所以,周夢臣不擔心他們弄出什麼事情來。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周夢臣也相信這些人是絕對不可能因為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會讓弟子在抗倭一事上作梗。

畢竟,儒學與其他學問不一樣,他本質上一門道德的學問。且不說他們道德修養能不能讓他們做出這樣事情,單單說他們最大的財富,或許就是一生清名。是不可能為了道統之爭,就做出這種無底線的事情。

道統之爭,雖然有勝負。但是勝負也很難及死,但是做了這樣的事情,一旦鬧出來。那就是社會性死亡,甚至生不如死。

周夢臣有怕什麼?

即便輸了,周夢臣也是不怕的。為什麼,周夢臣才多大年紀。三十多歲,而今這些人是成名多年的宿老,輸了也正常。甚至周夢臣能與這些大佬相互辯駁。這已經很能提高周夢臣的地位了。

當然了,這僅僅是碰瓷式的勝利。

周夢臣想要的不是這種勝利。

他想要一戰成名,讓氣學在江南立下根基,在全國範圍之內,與心學爭奪顯學的位置。

只是想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周夢臣在最後一個多月之內,一邊等待倭寇的軍情。一邊等待三月三的到來。他本來以為倭寇會在開年之後,就立即進攻的。只是沒有想不到,倭寇遲遲沒有動靜。但是三月三卻一步步到來了。

周夢臣只能想將等待戰事的情緒先放一放,畢竟等待的時間越長,周夢臣的把握就越大。因為這一段時間,周夢臣一直在增強軍備。恨不得倭寇等上一兩年,就主客易勢。

而倭寇沒有到,講學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