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百零三章 正國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三章 正國事

第一百零三章 正國事

民壯是大明軍事體系之中很不起眼的設計。根本不在兵部花名冊上,乃是當地官府為了應對局勢。或防範盜賊,或把守關卡的軍隊。不,幾乎不能稱之為軍隊。

但是隨著明軍衛所軍的衰弱,民壯在軍事上的分量也就越來越重要了。臨時糾結的民兵武裝,甚至軍器都不大夠,讓他們直接面對敵人的精銳之師。自然是輸多勝少。但是戰鬥之中,不僅僅需要精銳之師,也需要炮灰的。

甚至這些人連一個撫卹都沒有,一卷草蓆就埋了。故鄉的家人都未必知道。

周夢臣想起當年京師城下,那些單薄的民兵。他們雖然人數眾多,戰鬥力薄弱,也沒有什麼功勞。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否定了他們的犧牲與勇氣。

周夢臣說道:“陛下,以為他們為什麼願意赴死?為了朝廷補貼的幾鬥米嗎?而是因為,陛下在這裡,朝廷在這裡,這就是列祖列宗之遺德。只是,臣冒死問一句,陛下以為列祖列宗的遺德,就是無窮無盡的嗎?”

“周夢臣,你該死。”嘉靖大怒說道。

“臣罪該萬死。”周夢臣說道:“既然罪該萬死,那就不懼一死了。陛下以為列祖列宗之遺德是什麼?是土地,太祖在時,天下有三千畝以上的豪紳,都在太祖皇帝之案左。太祖雖然屢興大案,不利於士大夫,而利於小民。正是因為太祖皇帝,當時大明天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田耕,如此一來,太祖皇帝即便是用重典,民亦不覺有他。而今天下是什麼樣子的?福者有連壟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富者,富可敵國,貧者,流離失所,求死不能。”

“陛下之遺德有幾?”

嘉靖猛地起身,壓低身軀,走到周夢臣面前,說道:“你以為朕不敢殺你?”

周夢臣說道:“於一個人來說,生死亦大矣,於一個國家來說,一個人的生死亦小矣。臣不懼死,唯懼一死令陛下得殺賢之惡名,卻是臣的不是了。”

周夢臣此刻,這個時候也有一些話趕話了。

當然了,這也與周夢臣從骨子裡對皇帝都沒有多少敬畏,雖然說,幾乎上距離皇帝越近的人,越對皇帝沒有所謂的神聖性。但是大明士子,到底是在忠君愛國的思想之中成長起來,如果說,他們沒有被薰陶,那也是不可能的。

而周夢臣對皇帝所謂的敬畏,就在於嘉靖手中的權力。

但是而今的嘉靖手中的權力其實已經削弱了很多。這種削弱在於嘉靖的身體的。嘉靖或許自己沒有感覺,但是嘉靖一場大病,對朝野並不是沒有影響的。

它在朝野上下一件事情,那就是嘉靖老了。

但凡有眼光的大臣,都會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後嘉靖時代,他們該如何自處。不要小看這一些小心思,如果僅僅是一個人有這樣的小心思,嘉靖反手就鎮壓了。但是大多數人有這個小心思,嘉靖的權力自然就會被削弱了。

權力這東西很生氣,眾望所歸,即便職位不高,也有超越職位的權力。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快完了。那麼這個人很有可能真的完了。

而周夢臣也是今非昔比,嘉靖決計不可能如殺一個諫臣一般殺周夢臣。

別的不說,嘉靖難得不需要考慮江南塞北幾十萬大軍。已經周夢臣一手提拔上來的將領。即便他真的要殺周夢臣。也必須將這些人給處置了,最後才能輪到周夢臣。

有了這個底氣,又被嘉靖逼急了,這才說到這裡了。

嘉靖冷靜地說道:“朕不是嗜殺之君,只是你說是虛妄之言而已。宮廷之中,變起蕭牆之內,所謂民心,所謂根基,所謂遺德何在?”

嘉靖不是在狡辯,而是他對政治的理解,與周夢臣完全不一樣。

周夢臣對政治的理解,乃是政治書上得到。政治與經濟緊密相連。而嘉靖對政治的理解,更偏向於權謀,陰謀。而不是周夢臣所思考的堂堂正正之道。

這也是各人的際遇不同,所決定的。

嘉靖很少直接面對百姓,他對大明社會的思考,不過是宮廷之內。而宮廷之內,更多是陰謀殺戮。沒有更廣闊的視角,他從來不相信什麼百姓的力量。更不在乎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所謂的愛民,其實也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

怎麼能相信周夢臣的話。

周夢臣自然不可能給嘉靖上一課。如嘉靖這樣的人,自己一套思維,早就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周夢臣說什麼也沒有用處。反而能遭到嘉靖的反感。

周夢臣只能順著嘉靖的話說道:“陛下,不能借小民之力,乃是陛下只能透過士大夫溝通小民。經此一轉,其中哪裡有什麼小民之言,都是士大夫之言。而今卻不一樣了。因為有了報紙。”

“陛下只需關注報紙,開放報禁,自然有很多訊息從報紙上披露出來。如果陛下再派出錦衣衛監控天下報社。自然有源源不斷的訊息傳來。只要陛下願意,就可以此責問首輔。”

“天下有幸,乃有聖君,天下不幸,是為首輔。”

嘉靖聽了,眉頭一挑,心中忽然一動,說道:“好,好。周卿之才,勝過賈生。”

嘉靖說的賈生,就是指賈誼。

賈誼的才華,即便放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也是耀眼無比。他最大貢獻,就是給漢王朝制定了一系列運作方法與原則。可以說,在賈誼之前,漢法不過是寬鬆了一些的秦法。在賈誼之後,漢朝的統治才組建顯露出一些自己的特色。

而嘉靖覺得周夢臣今日之設計。大有賈誼之風範。

如果按周夢臣制定的規則,今後皇帝永遠是聖君,用輿論與司法制衡內閣。內閣雖然得了更大的權利,卻被吃得死死的。

今後不大可能影響皇權。而且對皇帝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

做事是很難的。但是挑刺卻是很容易的。

皇帝看似掌控大政,其實大政是皇帝與大臣元老一併商議的。所以即便大政出錯,也不是皇帝的錯,而皇帝還保持雖然可以插手朝政權力。任何時候只要願意,就可以在輿論之中,尋找一兩問題,放大為朝野焦點,然後以此來責問內閣。

至於責問到那一步,就要看皇帝要做到那一步了。

進退自如,又不要勞心勞力,只是在掌控軍權上多下一些功夫就行了。

嘉靖自然轉怒為喜。

只是周夢臣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很清楚一件事情。有一時之法,沒有萬世之法。而今周夢臣制定的法度,對皇帝權力限制不大。只是讓皇帝從政策的執行階段拔出來,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皇權。畢竟皇帝能將自己的注意力加強到其他方面。

但這也是而今的現實。嘉靖手中的權力,容不得周夢臣放肆。周夢臣真想讓嘉靖給虛君了,嘉靖真又有可能下定殺心。

不過,嘉靖是嘉靖。其他明代皇帝,是其他明代皇帝。並不是每一個明代皇帝都有嘉靖這等本事與手腕。

今日只要嘉靖透過了。他就扭轉了一個傾向。那就是從唐宋乃至元明一直以來,在制度權力上越來越向皇權集中的趨勢。

這就是一件好事。

嘉靖話題一轉,提出了一個周夢臣萬萬沒有想到的問題。嘉靖說道:“此事雖然有利於朝廷,但是朕也是吃虧了。周卿需要給朕補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