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工業融資問題
周夢臣與張居正一到便宜坊,就被便宜坊的老闆給認出來了。自然引到後院之中,另開一桌。這裡乃是老闆自己家裡的,僻靜又不容易被外人偷聽,適合談事。周夢臣也讓跟隨一些護衛在外面守著。
周夢臣與張居正,先吃了三分飽之後,周夢臣說道:“有些事情想問就問吧?”
張居正說道:“你在陝西做的事情,我大體都瞭解了,我想你今後,是不是想從銀行借錢然後大規模修建鐵路,然後再用鐵路執行費用還債。等債還完之後,朝廷能得一大利源?從此拜託財政困難的局面?”
周夢臣說道:“有些問題,但是大體並沒有錯誤。”
張居正說道:“鐵路是要修的。我也支援。但是你設立銀行,就太危險了。”
“危險?”周夢臣很驚訝從張居正口中聽到這個詞彙,說道:“哪裡危險?”
張居正說道:“這種無中生有的手段,根本就是歪門邪道,偶爾一用就行了,哪裡能成為長久之計,商人貪婪,他們為了賺錢什麼也不顧,根本不會在意什麼銀行的本金。或許現在在意,但是我敢肯定,將來一定會出現,銀行銀錢短缺,從而引起連鎖反應。倒是,大批次的錢財一下子掃空。我都無法想象會出現什麼摸樣?而且牽連的都是當地士紳?倒是有,恐怕”
張居正本心之中,其實並不怎麼怕底層百姓造反。因為事實早已證明,造反的團隊之中,如果沒有讀書人,或者士紳參與。根本掀不起什麼風浪。但是金融風險卻不一樣,他雖然對底層百姓有極大的摧殘。但是更是有一些上層人士能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如此大的事情,經濟危機就會導致政治軍事的危機。
周夢臣聽了,心中忍不住佩服張居正。作為一個政治家,在事情一開始,就看出了其中的弊端。
周夢臣很明白,他弄出這個非常簡單的銀行的體系,自然是充滿了漏洞。這一套系統,隨時都有可能弄出事來,引發金融風險。
什麼擠兌,資金鍊斷裂。各種狀況。引發後果,也是相當大。
周夢臣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金融這東西,就沒有完美的體制。即便是後世的金融體系,也不是完美,其次,周夢臣也不可能制定出一個貼合實際,又嚴謹完美的體制,一來周夢臣又不是搞金融的,二來,即便周夢臣弄出來這樣的體制,誰又來執行啊?
所以,周夢臣弄出一個簡單的體制,看似漏洞百出。但畢竟是新事物,想要找出問題,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且這個時代的商人沒有那麼沒有下限,晉商很多家族也是百年的老字號。不可能有意坑害客戶。真要出了問題,也不過是晉商這麼多家一起填坑而已。
當然了,這個風險也是很大的。
只是周夢臣思量許久,不得不這麼做。
無他。資本的原始積累太慢了。
不說鐵路了,就是在豐州府也就是鄂爾多斯重建一個大型冶鐵綜合體,或者建立其他現在的工程,投入對紡織乃至其他產業大筆投入,都是需要很多錢的。動則幾十萬,上百萬。
對國家來說,都不算小數目。對於大多少商人來說,更是大數目,甚至是傾家蕩產的投入。大多少商人都不會也不敢,投入這麼多錢。
即便他們家資數百萬,但是這數百萬更多是固定資產,銀子僅僅是很少一部分而已。
所以,黃河銀行千萬兩的本金,要整個晉商集體出力。
周夢臣這就發現一個問題,技術有了,蒸汽機技術,冶鐵技術,乃至於其他各種革命性的技術。其實對大明原本的技術積累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比如號稱紡織革命的珍妮紡紗機。在大明這裡,也不是沒有類似的。
甚至有人說這個機器的思路,就是從義大利傳來的,而義大利又是從東方傳來的。這些不確定的東西,也不好說什麼。
只是說明一點,在紡織技術上,大明是不讓西方的。
那麼周夢臣就要思考一個問題了。有技術,有市場,大明就是一個大市場,不要說,大明的產品還有相當大的海外市場。甚至工業化生產體制,也就是工廠的體制,周夢臣也已經搞出來了。
那麼為什麼沒有大面積普及,似乎除卻他周夢臣,他的弟子,與自己相關的人,還有官府作坊,都沒有做這樣的事情啊?
周夢臣思忖之後,卻發現,一方面固然是思想老化。畢竟很多人二三十歲思想成型之後,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變化。另外一方面是大部分人都沒有錢,不能投入。
畢竟一臺蒸汽機的價格還在千兩級別,如果加上運費,少說幾錢兩,再加上其他的費用,一個工廠,最小的工廠,一萬兩是起步。
雖然晉商,徽商,江南那些商人,一個個都很有錢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家,能夠一口氣拿出一萬兩的商人,總就是少數的。更不要說,這些成功的商人,不管是做什麼成功的,都是有路徑依賴的。他們之前這樣做成功了,就不會輕易改換路徑。也不願意嘗試新東西。
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大部隊富商對周夢臣這一套東西,不吝嗇自己的稱讚與感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周夢臣就很鬱悶了。
有錢的不想投,沒錢的想投卻沒有錢,周夢臣搞出大部分工廠都是國家或者皇家了。周夢臣太清楚這些作坊的特性了,他們不管而今做得再好。最後總就會墮落下去的。
倒不是周夢臣對國營企業有偏見,他只是對大明朝廷的管理能力有偏見而已。不像私人的工廠,做不好就倒斃。這些工廠的負責人都是想當官的,要撈錢的,哪裡在乎這些。再加上大明對這些企業監管幾乎是空白。這也是為什麼周夢臣推程序大位去給皇帝查賬。
倒不是周夢臣想討好嘉靖,而是他想建立起一套對這些國有的,或者皇室有的工廠,一整套審計監管流程。
周夢臣一輩子,從現在開始,不停的建立工廠,不停的建立工廠。最後能有什麼用處?無非有是一個洋務運動而已。所以,他要打通環節,讓民間自己有透過工業生產發財的慾望,激發民間的主動性,才能讓大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換。
所以,給企業提供便利的融資環節,這就是其中重要一項了。
當然了,而今黃河銀行大部分貸款都沒有想這方面來,但是周夢臣敢肯定,將來一定會往這上面來的,原因很簡單。農民的貸款不僅僅小,而且少,這麼多錢不貸出去,他們就覺得在虧錢。也只有工業投資,這個大池子,能夠吸納這麼多銀子了。
這將是大明工業發展一大助推。
在這麼面前之前,一點點小風險,周夢臣並不在意,總不能因為風險很久不做事了。什麼也不做,大明將來還會迎來李自成的。而且周夢臣從來不小看古人的聰明才智。即便有問題,就解決不了了嗎?
只是這些東西,周夢臣不大好給張居正解釋,周夢臣說道:“張兄所言極是,但卻不能因噎廢食。世界上做什麼沒有風險,天災人禍。總是有的。而且我也相信,總能解決的。不要為後人操心。而今要擔心的是現在,是而今朝廷局面。錢的事情不解決,各種事情紛疊而來,恐怕局面越發難以收拾。這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