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

周夢臣前腳離開。伯顏的命令後腳就在草原上傳開了。

草原各部立即開始集結。局面瞬息之間繃緊。

周夢臣回程的道路很順利。畢竟他在後方修建了兩個營地,一路省卻了紮營的工作,真要急行軍,步卒一天一夜之間,就能趕回殺胡口,不過,這畢竟是冷兵器時代,這裡時候的軍隊,早已脫力,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任何將領都不會讓自己的部下陷入集體脫力的局面之中。

周夢臣剛剛到了大同右衛。

殺胡口是一個小關口,根本不能駐紮大軍。而稍稍後面一點的大同右衛城池不大,但是好歹也是一座城池。足夠大軍駐紮了。與大同之間的聯絡也很通暢。也方便周夢臣對後面的局勢做出決策。

周夢臣在大同右衛得到的第一個訊息,就是伯顏所部異動,似乎要包圍玉林城。

周夢臣心中一動,暗道:“終於來了。”

這對周夢臣來說是一個好訊息,這說明韃子按照周夢臣的劇本登上了舞臺。不過,這僅僅是一個好的開端,誰知道這個伯顏,是不是一個戲霸,會不會改戲。這就是周夢臣這個導演要面對的壓力。努力讓韃子按照自己的局面走完這一次場戲。

玉林衛城下。

數萬騎兵合圍的結結實實的。

伯顏示了一個眼神,立即有一個漢人走了出來,大聲說道:“城上的將士們。你們也被拋棄了,周夢臣將你們獨自丟在草原之上,就是要置你們於死地啊。我國大軍,已經封死各方道路,明軍是不可能來援了。”

“你們要為自己想想。大汗已經承諾了。只要你們投降,統統在草原上分田,每人兩百畝。足夠你們做一個富員外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伯顏的勸降,沒有在城頭引起任何波瀾。

這也是李儒坐鎮這裡另外一個好處了。

這一支軍隊是京營之中優中選優出來的軍隊,戰鬥力什麼不說,有一點遺留的特別多,那就是勳貴的影響力。

畢竟這很多人都是豐城侯挑選出來給自己兒子用的。都是豐城侯可以信任的人,也就是勳貴一脈的圈裡人。這些人對勳貴力量很是信奉。自然也知道李儒是什麼樣的?是豐城侯家中獨子,豐城侯家族很大,豐城侯如果不想將爵位傳給侄子,就不可能讓自己兒子至於死地。

而周夢臣是豐城侯一手提拔的。更不要讓恩主的兒子,死在這裡。什麼沒有援軍,根本是不可能的。在他們看來,就是大同鎮的軍隊都打光了,也不可能不援助這裡。

再加上這些人都是北京人。

北京人是有傲氣的。皇城根的人,即便是後世也有傲氣的。大明絕大多數人都農民,但是偏偏京營這些士卒不是。他們要麼就是職業士兵,父子相傳,往上數幾代都是吃著碗飯的。畢竟京營雖然不能打,但是吃京營飯的人可不見少。要麼就是原來有軍戶身份,但是在北京城中討生活的。

他們在北京都不種地。想要去草原上種地?根本不可能。

在北京人看來,天下最好的就是北京了。這一次派四萬京營來到大同,京營內部未必沒有怨言,不夠都被戚繼光的鐵腕給鎮壓下來的。他們來大同都覺得這是發配了。更不要說去在他們看來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

就是給他們一千畝土地,對他們來說,也是沒有絲毫吸引力的。

所以,下面人說得再誘惑。對京營士卒沒有絲毫觸動。

甚至李儒也沒有動手反制,比如找神箭手射箭什麼的。反正在李儒看來,他要做的就是拖時間。雖然他覺得守城是非常有把握的。但是打仗畢竟是要死人的。所以能晚開戰一會兒,就晚一會兒,急什麼?

以至於勸降的人喊了一時辰,城頭上一點變化都沒有。

伯顏就知道這件事情不可能成功。不過他也不急。他也有自己的準備。

他不打算派遣蒙古本部人馬進攻這一座城池,原因無他,傷亡太大了。但是他也有意訓練一些攻城的手段。於是向青城借調了白蓮教的步卒。還有一些被擄的漢人。準備用他們攻城。反正他想打的從來不是這一座城池,而是明軍的援軍。除非明軍一下子來數萬。否則他都決定將這一支援軍吃掉,而如果明軍真主力出動,就要問問辛愛是什麼意思了。如果辛愛決定壓上,那就打,不決定壓上,那就撤,等他撤走之後再來一次便是了。

所以攻城這方面,蒙古人是慢條斯理的。

在騎兵的壓制之下,一個個衣衫襤褸的漢人帶著一包包土,往城下扔去。

伯顏也沒有想過用什麼好辦法,他想用的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堆土成城。這個辦法雖然有些慢,也有些笨,但是用來應付玉林衛城這個臉護城河都沒有的小城,卻是足夠了。

等土堆上城牆,韃子騎兵就能直接衝上城牆了。

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李儒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派出火銃手向城下射擊,一連打死很多人。但是蒙古這邊一點都不顧惜,甚至人死在城下,將拿屍體當成建築材料的一部分。反正只要能在城牆上堆出一道緩坡,到底是用土,還是有屍體,他並不在乎。

伯顏唯一覺得有些麻煩的是,這一次不能在大同就地取材,還有派人去別的邊鎮劫掠,然後帶過來,比如黃河那邊的榆林鎮。

李儒其實也不在乎他能不能堆土上城,即便是伯顏能做到這一點,李儒堆幾門炮過去,足夠封鎖這一條通道。

只是一般來說,最笨的辦法,是最無解的。李儒種種反應,只能延緩堆土的進度,而不能瓦解這一次攻勢。除非他派人出城,將這些土給清理了。想想就不大可能。

李儒默默估算,暗道:“即便我再怎麼阻攔,一兩個月之內,第一條能上城的通道,絕對能修建城。雖然一條上城通道,我不在乎,但是恐怕韃子效仿。堆的多了,難免顧此失彼。三四個月之內,我估計就要求援了。”

李儒內心之中有幾絲苦澀,暗道:“我果然不是當名將之才。”

李儒正在暗暗自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笨辦法的時候,忽然聽身邊的將士說道;“將軍,你看。”

李儒抬頭一看,只見一道烽煙沖天而起,他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加急求援的訊號。李儒立即說道:“誰點燃了烽火?”

下面對視一眼,其中一個人說道;“大人,應該沒有。我剛剛巡視過,各處烽火都儲存得很好,而且這擅自燃烽火,虛報軍情,是殺頭的大罪,不會有人膽敢如此,我看,似乎是城外點燃的。”

“城外?”李儒舉起千里鏡一看,果然是城外。他心中一動,就明白了韃子是什麼心思,他咬著牙說道:“卑鄙。這是要引援軍來。”

雖然韃子城外點燃烽火,與玉林衛城之中是有一段距離的。但是數里的差距,在幾十裡外看,不細看是看不出來,只有明軍烽火訊號,早已不是秘密了。大明軍隊幾百年來一直這樣用,談不上婦孺皆知,軍中卻是都知道的。不要忘記,板升哪裡可是有很多明軍的逃兵。

這烽火訊號,他們都是門情。

雖然李儒口中說卑鄙,但是他也無能為力。只能看玉林右衛那邊是怎麼決斷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