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塞行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那是西北塞外的景色,特別是嘉峪關外,周夢臣從朝廷邸報上看到,甘肅鎮上報過數次,黃沙掩關,門為之不開,請求遷徙嘉峪關。但是朝廷哪裡有那個錢,最少而今是沒有批准的。

而大同塞外,雖然有長城這一道人為的阻隔。但本質上,雙方的氣候差別並不是太大的。特別是靠近長城這一線。在明初,常常有百姓出邊牆開墾土地。

那時候,大明騎兵幾乎年年燒邊,也就是將長城以北的草地燒上三百里。誠然這樣舉動,給蒙古人帶來極其深重的災難。畢竟因為維度,以及橫隔漠南漠北之間的瀚海存在。漠南最好的草原,其實也就是臨近邊牆的草原。

這些地方種地其實是有一些勉強。但是如果用來放牧,卻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一把火燒盡三百里,讓胡兒無處放馬。自然是悽慘之極。只是蒙古人再怎麼強橫,也不可能穿越三百里無人區,騷擾邊境。畢竟韃子騎兵高速機動的奧秘,其實是建立在蒙古馬好養活的前提上。只需讓這些蒙古馬去吃草,就能解決大半的糧草問題。

但是蒙古馬再怎麼厲害,也不可能奔襲三百里,一口草都不吃。

那時候,對大明邊關百姓士卒來說,邊牆是什麼?就是一道壕溝,那時候連城牆都沒有怎麼修建。不過是在幾個要點修建了幾座城堡,放上幾個百戶,或者千戶而已。

只是可惜,土木堡之後,這些政策都不能維繫下去了。到了而今大明的將士不能保護大明百姓。

如果再往北一點,在陰山餘脈北麓,那就是不一樣的情況。但是而今從大同右衛開拔,到玉林舊城之間,還感受不到四百毫米降雨線導致的氣候變化。

周夢臣沿著兔毛川北岸行軍。

這一次行軍,讓他感受到了很多。

不得不承認,周夢臣之前感受不到什麼是逢山開道,遇水搭橋,那是因為周夢臣用兵的地方,大多都是境內。一些必要的基礎措施,還是比較完善的。並不是說,大明的交通體系都很完善到,不需要一點點修整了。而是士卒都是本地人,對本地人一草一木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他們都可以選擇周圍約定俗成的交通線來走。根本不用費那麼多事情。

但是而今卻不一樣。

大明小規模出塞一直都有。馬芳就有越過邊牆出擊的經驗。但問題是。馬芳所部是騎兵,騎兵通行能力強。對道路的要求並不是太高。但是周夢臣這一次帶了五萬上下士卒,其中只有三千騎兵。由麻錦,麻祿,周大壯負責。每人各領一千。麻錦,麻貴一個在前開道,一個在後面殿後,周大壯則負責護衛中軍。也就是周夢臣本部。

所謂一人得到雞犬升天。

周大壯就是這樣的。

周大壯雖然語遲。也不是太聰明的樣子。但是似乎上天將他智力上的優勢奪取之後,補償了他身體上的優勢,他長大膀大腰圓。運動神經極好。在大同一年多的事情,騎射練得極好,也上過陣殺過人。為人越發沉默少語,平日就好像是一根柱子一般跟著周夢臣。很多人下意思將他忽略了。

當然了。周夢臣也知道,周大壯的能力決計不可能勝任一個千戶的。他充其量是一個鬥將。獨當一面的局面,是應付不來的。但是周夢臣放在身邊做護衛卻是很安心的。

這也算是慣例了。

大將身邊的親兵將領都是自己家出身。要麼就是子侄,就是關鍵時刻,即便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主將安危的那一種。在而今京營之中,表現得特別明顯。特別是那些有爵位的將領,自己的親兵,清一色府中家丁,經年老卒。在軍中服役,領兩份錢,一分是府裡給的,一分是朝廷的給的。

其餘的都是步卒。

不僅僅是步卒,還帶了大量輜重。十萬石糧食,數千石水泥。還有火炮火器彈藥等等。

僅僅大車就有一萬多輛,步卒之中,除卻前後警戒大士卒之外,都去搞運輸了。所以沒有攜帶民夫。當然了,這也是大同人口底子太薄了,也沒有太多民夫可帶。

整個車隊延綿數里之長。

這就對路面狀況要求比較高了。而這裡其實也是當初的官道,只是已經是一百多年的道路了。早已不成樣子了。

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一天還走不了三十里,看樣子,從這裡到玉林舊衛需要三日功夫。

索性,周夢臣也不急,甚至不派人去搶佔玉林舊城。他甚至希望韃子真留下一部分人馬守城,與周夢臣打一場攻防戰。

一路行軍。周夢臣秉承了曾國藩的理念,就是結硬寨,打呆仗的。

周夢臣對路上臨時的紮營地,很是看重。必須選地勢開闊,又能扼守要津的地方。而且修建的營地也非常結實。甚至讓士卒,下午就開始修建。規格非常高。周夢臣準備,今後在這兩個紮營地進行加固之後,每一處放上一個千戶。扼守後路。

而且兔毛川這一條河雖然不大。但是在千百年的沖刷之下,這河谷地也有很多是可以屯耕的,特別是鄰近兔毛川的地方,周夢臣覺得,是能改造成水澆地的。雖然這因為地勢的原因,這一片谷底狹長了一點。但讓兩個千戶屯耕是足夠的。更不要說,這一片山勢,雖然是陰山餘脈。但是餘脈這兩個字,其實就點出了這些山勢的特徵。並不是真的高不可攀。甚至附近好有幾個開闊的谷口,是能容韃子騎兵進出的。

畢竟,如果這一道河谷真的是一片完美的封閉地形。當初大明後撤,就不會將這一片河谷地給放棄了。

這些山坡地,種小麥穀子,大概只能產三四鬥。但是玉米就要稍稍多一點了。畢竟玉米的耐旱性要好上太多了。

周夢臣一路走來,一直為這一片土地做規劃。只要能真正佔據這一片地方。對大同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並不是說新增的數千頃土地如何如何。而是這裡成為新的前線,大同盆地西北角落,也就是殺胡口東南方向,那一片土地就沒有了安全上的問題,就能夠完全開墾了。當然了,這一片土地,比不上大同周圍數水交匯的地理環境好,或許有很多都是旱田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田。雖然產糧食可能少一點。但是好歹多啊。

周夢臣正在做這方面的規劃。卻聽徐渭進來說道:“大人。前鋒麻錦來報。”

周夢臣說道:“讓他進來。”

麻貴進來行禮說道;“大人,末將在前面,與韃子游騎交鋒數次,韃子游騎一直在窺視大軍。請恕末將無能,不能完整隔絕韃子的視線。”

周夢臣說道:“無妨。你手中有幾個幾匹馬,我豈能不知道。只要不讓他們騷擾到行軍便是了。真要是頂不住也要儲存實力,只要提前報告一聲便是了。”

麻貴說道:“末將謝大人見諒。末將不忿,親自出馬,抓了一個舌頭。就在外面。”

周夢臣說道:“你問過了?”

麻貴說道:“問過了。”

周夢臣問道:“韃子有什麼動靜?”

麻貴說道:“我反覆問過,似乎韃子沒有什麼動靜,要說有的話,只有一個動靜,那就是伯顏本部西移了。他們就在紅房子。距離玉林舊城只有一山之隔。大人我們是不是要早做準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