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八十二章 周夢臣畫的大餅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二章 周夢臣畫的大餅

第八十二章 周夢臣畫的大餅

周夢臣一愣,笑道:“聖明無過陛下,臣的一點小心思,是瞞不過陛下的。”

嘉靖說道:“說說吧,你準備怎麼辦?”

周夢臣說道:“在說這個之前,請陛下允許臣先講一下蒸汽機。”

嘉靖說道:“不就是西山上的鐵龍嗎?又什麼好講的,難不成想要朕獎賞你不成?”

比起清代推廣機器的種種阻礙,明代的思想卻很開放了。特別是晚明。士大夫連春宮圖都能堂而皇之的談論。更不要說區區蒸汽機了。嘉靖也從來不拿這個時候當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當然了,他承認鍋爐是很有用的。畢竟嘉靖自己都用鍋爐的暖氣取暖的。

周夢臣說道:“臣不是這個意思,臣只是想要解釋一下蒸汽機帶來的影響。”隨即將蒸汽機的幾個運用場景說了出來。最後說道:“陛下,人力畜力比起蒸汽機之力,不可同日而語,臣可以預言,將來蒸汽機必將大行於天下,不僅僅用與水泥研磨,吊船閘,抽水,驅動船隻等地方。還要用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比如用蒸汽機織布,等等。而各種器物的生產,也會有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擴大化。”

“蒸汽機的運用,讓很多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就能生產的東西,會搬到專門的廠房之中生產。畢竟人的效率是比不上蒸汽機的。如此一來,各種廠房必須在水陸交通便利,而且非常顯眼。”

而今的蒸汽機,根本不能與後世相比。這樣說,要想安置這個時代的蒸汽機,必須專門為蒸汽機修建一座房子。就好像是後世的鍋爐房一般,從規格上來說,還要比尋常房子要大要高。

運輸這樣的蒸汽機。一般道路根本無法運輸,估計只能用船運輸。再加上蒸汽機運作時候,冒出的滾滾濃煙,真是十幾裡之外,都能一眼看見,太顯眼了。

“你的意思是。”嘉靖說道:“朕徵收蒸汽機稅?每一臺蒸汽機都徵稅?就好像你的工業區一樣?”

嘉靖語氣平緩。但是周夢臣聽了心中一動。他就知道,嘉靖對他的所作所為,不可能完全不知道了。果然是瞭然於心。

周夢臣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沒有想過瞞嘉靖。說道:“陛下英明。這其實也是臣的一點點想法。商稅最難徵收的地方就是小商戶,這些小商戶,本金不足百兩,每年即便按三十稅一,不過一二兩而已。”

“但是為了徵稅,就要僱傭吏員。吏員要清廉,就要有人監督。這一系列都是要錢的。真要將大明所有該收的商稅,銖錙必較的徵收上來。大明必將如前宋與一般有冗官之弊。否則就是官逼民反。陛下下面的吏員到底是什麼樣子,陛下或許不知道。民間有句話,車船店腳衙,無罪也該殺。陛下按這個辦法徵收上來商稅,其實就是陛下徵收一,下面徵收十。徵收上來這一,還有負擔這麼多額外的開支,最後能用的錢到底有多少,臣也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太祖皇帝寧肯,掛一漏萬,也不強力執行徵收商稅,甚至還多次下詔強調,如布匹糧食醬醋,這些百姓日常所需的物資,都免稅。”

“所以,臣在商稅徵稅,應該是抓大放小。抓大商家,大工廠。放棄那些小商販。這才最有效率。朝廷能使用的賦稅也就越多。”

“而蒸汽機讓產業聚集的情況加劇了。”

“這也是臣為什麼要搞工業區的原因。”

嘉靖說道:“這個辦法有效嗎?”

周夢臣說道:“就拿罐頭一事而言,即便是三十稅一,去年整個大同工業區僅僅交稅,應該在十萬兩上下。而今朔州工業區,去年一年的賦稅也有這個數目。”

“二十萬兩。”嘉靖暗暗唸叨。

這個數目並不高。嘉靖修一座宮殿,就不是二十萬兩。但是如果與鹽稅相比。嘉靖立即感到一股諷刺之意,更不要說。大同是什麼地方?大同在軍事上重要無比,但是從來不是朝廷的錢糧重地,甚至可以說,大同在大明戶部從來是消耗的無底洞。那一年不用給大同撥亂,當年的戶部尚書就要阿彌陀佛了。哪裡想到,在如果大同府,都能徵收二十萬兩之多。大明共有一百六十二個府縣,從經濟上來說,最少有一百二十五個都在大同之上。特別是南方的府縣,如果每一個府都能貢獻二十萬兩的商稅,就有兩千多萬兩之多了。

當然了,嘉靖也知道,這個想法對大部分府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是嘉靖依然覺得有可能。無他,江南不是一般的地方。松江棉布可是甲天下。數億匹的產量。真要能全部徵稅。即便是三十稅一,也是很大的數目。

畢竟大明豪商幾十萬兩都不能算頂級。

大明完全有千萬兩乃至更多數量商稅的潛力。

只是潛力是潛力,如何將潛力轉化為實力,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需要極強的執行力。

嘉靖可不管這個。他完全被周夢臣畫得這個大餅給迷住了。其實大明財政雖然有缺口,但是缺口一直在歷代戶部尚書的控制之下。並沒有多大。如果大明多出二三百萬兩的賦稅,難關也就容易過去了。

當然了,嘉靖或許不知道。以大明財政體系,以及大明某些官員的德行,就是將金山銀山給搞過來,也未必能堵住大明的窟窿。

這事情周夢臣不會說的。反正他更想將他的想法,透過嘉靖上升到國家意志,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其他的事情,將來再說吧。

嘉靖說道:“現在罐頭產業是你直接控制下的吧。大同府庫結餘二百萬兩。聽你的話音,你不想將這個生意留在手中。”

周夢臣說道:“陛下,臣畢竟是朝廷命官,有些東西可以做,有些東西不可以做的。”

嘉靖眉頭一挑,說道:“不與民爭利?”

周夢臣說道:“是也不是。”他微微一頓,說道:“陛下,臣並不是反對朝廷直接經營產業,而是臣擔心朝廷沒有足夠的人選經營產業。臣說一句不怕得罪人的 話,臣不能當一輩子大同巡撫。臣走之後,沒有人能接住這一攤子事情。”

嘉靖說道:“楊繼盛也不能嗎?”

周夢臣說道:“不能,大明官員都是讀聖賢書出身,道德文章做的很好,但是做生意卻要考慮很多東西,如果僅僅是生產的話,楊繼盛能做得很好。但是一直經營下去,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生產。而且罐頭生產工藝簡單,臣估計不出數年,大同周圍罐頭產業,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到時候,估計即便僅僅是徵稅也有數十萬兩,甚至百萬兩之多,朝廷又何必深入經營,而且一旦有事,比如與韃子交戰,牛羊斷絕,到時候罐頭生產難以為繼,這麼多工人如何安置?”

“如果朝廷不直接經營,總是隔了一層。讓商人破財安置工人就行了。如果朝廷直接經營的話,估計就有麻煩了。”

“故而關鍵產業。朝廷當有所佈局,比如鋼鐵生產,比如蒸汽機生產。水泥生產,等產業,而罐頭並不是重要的。”

對於周夢臣的話,嘉靖僅僅贊懂一半。的確讓大明那些讀聖賢書的讀書人去經營產業,不要說能不能辦好。再嘉靖看來,這些讀書人都要鬧出事情來。畢竟此非待儒臣之道。

至於什麼是待儒臣之道?大體是納頭便拜,恭恭敬敬的奉為帝王師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