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塞外兵備道
之所以定下來宜粗不宜細。並不是鼓勵偷稅。而是執行力的問題。
周夢臣在大同固然大刀闊斧的一番砍殺。但是本質上,並沒有對文官體系怎麼整頓。主要針對的是軍隊體系。但是文官體系也被周夢臣弄得驚懼非常,一個個都收斂爪牙。畢竟大家都知道,眼前這位周大人,可是一位狠角色。一個不小心,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的主。
他們怎麼敢亂伸爪子。
這種建立在恐怖上的超強執行力,才是周夢臣將文官經費壓制到了極致,將更多的錢用在打仗上面。
只是周夢臣知道,這個是不能持久的。
更明白這些具體執行收稅小吏們的品行如何?
周夢臣如果確定要一分一毫都不少。下面的商人都不用做生意了。他們絕對要交超過正常十抽一的賦稅。即便周夢臣確定宜粗不宜細,粗細之間的錢,很可能被下面的小吏給吞了。
只是,想來想去。還是維持好商業氛圍比較好,至於其他的。就當是存在這些小吏的家裡,過一段時間,周夢臣再找人來取便是了。或許還能有不錯的利息。
不過,周夢臣不希望做到走到這一步。
周夢臣對殷正茂說道:“今天一天就有七千兩銀子。不過今天是第一天,今後就不會有這麼多了。但是我估計一年下來,這裡的關稅,大概有十幾萬到二十萬兩之間。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殷正茂說道:“這意味著這裡是除卻屯田之外,大同鎮最大的進項。”
周夢臣說道:“對。屯田每年的數量或許有些增加。但是不會增加太多。最多三百萬石到四百萬石之間。但是這要養活整個大同鎮的百姓。甚至隨著分田數量的增加。巡撫衙門手中掌握的糧食,已經到了峰值。今後只能下降不可能增多了。除此之外,也就是數個縣的賦稅。不過銀一萬兩上下,糧八萬石。這其中自然是有貓膩的。不過,這些事情今後再說,這十幾萬二十萬兩銀子,幾乎是我手中能拿到的最多的銀子了。事關整個大同鎮的未來。這一件事情我交給別人不放心。只有交給你了。”
“你今後就專任塞外兵備道。主持玉林通關大小事宜,玉林守備也歸你節制。”
在軍餉上,周夢臣走得是分田代餉的路子,這才能極限壓縮大同鎮的軍費,這也是為什麼南兵最少一年要十二兩銀子,而大同士卒一年只要十二石月糧,甚至困難的話,這月糧還有下降空間。因為之前邊軍的月糧最少的時候,能壓到三鬥上下,這月糧就真是口糧,夠一個人吃,但是一石糧食,如果人家人口少的話,可以夠一家人吃的。
大同的土地是有限的。
極限耕種面積不過五十萬頃。其中還有大量的旱地。周夢臣即便今後加以開墾,一方面受限於人手。一方面受限於土地。開墾面積一定有一個峰值的。再加上大明將士分田。一頃一百畝。八萬衛所軍加上騎兵,周夢臣就要分出去十萬頃。如果今後外來人口多,可以持續的開墾土地,那還好,如果外來人口受到了限制。那麼三百萬石几乎就是周夢臣控制的屯田產量的峰值。
當然了,周夢臣控制的糧食產量,與大同糧食總產量是有差距的。
周夢臣在大同附近,也就是大同盆地北部,桑乾河以北就能搞出這樣的局面。而桑乾河以南這些州縣,總共繳納了一萬兩銀子,八萬石糧食,這裡沒有問題才怪。
周夢臣之前也知道。畢竟雖然張居正上位置後,有了大規模清丈。但小規模清丈,從嘉靖年間就有了。周夢臣自然也要清丈一下大同下面的州縣。雖然不想強力壓榨地方,但是該交的賦稅是絕對不能少的。
殷正茂有些發愣,說道:“塞外兵備道?這個”
周夢臣說道:“我已經奏請兵部了,新設的。包括玉林城。青城,東勝衛故地,嗯,說起來,節制歸義王也是你的任何。你下面設一個經歷官,駐地在青城。你要好好做事。”
道員,乃是巡撫的副手,或者掛著都察銜的官員總領的官職。在明代還不固定。兵備道就是諸多道的一種,設在要害之地。大同巡撫下轄四道。分領數縣。或者總領衛所。
殷正茂本來在朔州分守一道。掛了道臺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