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二十六章 言語已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 言語已盡

第二十六章 言語已盡

隨著周夢臣與晉商初步達成協議。

雖然說沒有落於紙面之上,但是以這個時代的商人的信用,與官府的權威,他們也不敢失信。

隨即周夢臣將很多與晉商商議好的條款都加入談判之中。

連續三個月的談判。

雙方該談的都談,能妥協的都妥協了。

剩下的都是不能談的東西,或者是趙全做不了主的事情。

殷正茂品著熱茶,說道:“趙兄,該說得都說的。我們也不用在這裡消磨時間了。要我說。你還是回青城一趟,與貴上好好說說。看看能不能答應,如果不能答應的話,趁著今冬休養生息,明年夏秋之際。咱們再談不遲。”

殷正茂說的客氣。

但是言語之中的威脅之意,毫不掩飾。

為什麼說明年夏秋之際再談?春天與冬天是不大適合用兵,夏秋之季是最適合用兵的時候。可見殷正茂說的談,不是如今日這般談了。而是用刀劍火藥發言了。

趙全還想反唇相譏。只是這話卻說不出口來。

誠然,趙全口才或許比不上殷正茂。但並不是沒有反駁的話語。奈何外交場合之中。雙方說話的底氣,是雙方的實力,不管趙全如何說,韃子朔州之敗的傷口,不是那麼容易恢復的。

而今辛愛最多動用三五萬部眾南下。可以說是最近一段時間最弱的時候了。

趙全沒有底氣放狠話。

趙全看著手中的文書,第一封歸義王。第二交出白蓮教,第三通貢。這已經談得差不多了。談不下來的就是最後,通貢附加項之中,允許漢人商隊帶武器經商。青城方面不僅僅不能阻止並要保護的義務。其中保護義務特別說明。如果出現一支商隊全部死亡的時候,大同會派人協同青城方面一通查清楚的。

另為了督促青城履行此項義務,大明會派一個官員在青城常駐。同樣,允許青城方面派一個人在大同常駐。

還有冊封一些細則,辛愛必須自己,或者派血親去北京朝見陛下。也算是重申青城方面與北京方面的君臣義務。類似於質子。

這樣大大小小,超出趙全許可權的事情,還有不少。

趙全說道:“此事我須回青城一趟。還請殷大人見諒。”

殷正茂說道:“請吧。”

趙全隨即起身,帶著人離開了會場。

殷正茂端著手中的茶細細地品了一口,身邊的人小心翼翼地問道:“大人,這些周大人也沒有一定要他們答應。大人如此強硬,會不會導致談不攏啊?”

殷正茂說道:“不用擔心,該怕談不攏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再者,我們在這裡唱了白臉,大人才好唱紅臉。放心,我有分寸。”

趙全並不知道殷正茂的心思。或許知道也沒有辦法。

無他,他手中的砝碼太少了。

只能步步後退。根本無可奈何。

趙全也沒有浪費時間,一連數日馬上狂奔。來到了青城。見了辛愛,先行請罪說道:“屬下無能。請大汗責罰。”

辛愛拿來具體的條件一看,頓時臉色難看之極,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文書扔在地面之上,散做一團,說道:“欺人太甚。”

張惠連忙將這些文書收起來,順便將上面的條件瀏覽了一遍。他看了一遍,心中不知道是何滋味,既是解氣,又是不甘。既想和議達成。又擔心和議達成。

周夢臣的條件,簡直是好不留情,在別人的眼中,韃子與大明更多是敵國的存在。而周夢臣在談判條件之中,分明是將韃子當成藩屬國來看待的,不,甚至從某秀待遇來看。朝鮮的待遇都比韃子的好。

如果是韃子願意答應這個條件,從此關內關外長治久安,對大同百姓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在青城的時間,可能就無限期延長了。甚至他報仇雪恨的想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達成。

辛愛說道:“太師,你怎麼看?”

張惠說道:“大汗,何須我說?大汗自己不是已經有了決斷嗎?”

辛愛聽了苦笑一聲,說道:“是啊。今日這局面,是我咎由自取。不管是什麼條件,我都要認了。不過,周夢臣,我記住了。我黃金建築,怎麼能受此侮辱。”隨即將匕首拔出來,再手上劃了一道。重重地拍在桌子上,留下一個深深的血掌印,說道:“我必報此仇。”

張惠聽了辛愛的話,內心之中閃過一絲殺意。口中卻一絲不顯,反而說道:“漢高有白登之圍,唐宗有渭水之盟,自古成大事者,都是歷經無數艱險。大汗有此臥薪嚐膽之念,今後必能一展所報。”

辛愛說道:“太師不用安慰我了。不過這裡一些條件,實在是不能答應。比如派人去京師朝見。我能派誰去?”

辛愛兒子還小,根本不頂事,他雖然有弟弟。但是有能力的弟弟已經被他殺了,沒有能力的弟弟,他也不敢放出去,萬一他的弟弟一到北京,就翻臉了。願意投靠大明來對付自己。

須知這不是不看能,辛愛上位可是有一番腥風血雨的。他對自己的弟弟們可談不上友好,他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弟弟裡,到底心中是怎麼想的。畢竟他不殺他們。並不是辛愛對之前殺的太多有所慚愧或者反省。而是他殺骨肉太多,影響自己的名聲。

張惠說道:“大汗,臣看得出來。這裡面這幾條,其實故意為難我們的。其實還是有得談的。以我看來,周夢臣最在乎的,應該是通貢一條。”

辛愛冷笑一聲,說道:“這一條就更不可以答應了,通商自然是可以的。讓商隊來草原上也行。但是要我們保護商隊?甚至於允許這些商隊帶兵器。搖身一變不就是軍隊嗎?而且明人多少年沒有來過草原之上,道路早已不熟了。他這番做,無非是想要探路。將來北上的時候,好輕車熟路。以我是傻子嗎?這一點,都看不出來嗎?”

張惠說道:“大汗英明。只是大汗也看得出來,為了這一項。周夢臣是軟硬兼施。硬的一手,就是讓大汗朝見。軟的一手,就通貢細則。大汗或許沒有看過吧,除卻鐵與糧有所限制之外,其餘的都沒有任何限制。只要有銀子,或者牛羊,他們都賣。這之前可不一樣啊。還有周夢臣將通貢分為通與貢,所謂之通,就是開關。找了很多大商家,而貢,也就是給朝廷三千貢馬之外,幾件珍貴的皮毛之外,其他的都沒有了。可以說寬鬆之極。大汗只要掌控通貢之權,不出數年,就能恢復元氣。”

“周夢臣這是陽謀。如何取捨就在大汗了。”

辛愛再次拿起條件細細看了。不得不承認張惠說得對。

說到這裡,就要說說朝貢貿易。

所謂的朝貢貿易,其實就是勘合貿易,每一受封的部落,身上有朝廷的官職,手中有勘合符印,都能來大明貿易。但是這種貿易是限定的,有定額的。每一道勘合可以有多少商品。都是定下來的。

這種限制,其實是用經濟控制關外部落的方法,誰聽話,多給勘合,誰不聽話,就少給,或者不給。而草原部落,又少不了大明的物資。很多部落都看在勘合的份上,願意為大明之臣。

不能說不對。但是很明顯落後於時代了。

邊關走私的加劇,所謂的封鎖線,根本名存實亡。勘合制度本身就蕩然無存,只剩下一個名字了。很多勘合都毫無意義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