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奮鬥在大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中的春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中的春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火中的春耕

伯顏說不明白的力量,或許就是工業的力量。

周夢臣建立的軍器監體系,還不能真正說是工業,但無益是具備了工業一切雛形。甚至朔州監真正完成建設之後,就是一個煤鐵聯合體的雛形了。伯顏作為辛愛提拔的年輕將領,在蒙古人之中,也算是人傑了。

他還不明白這背後到底是什麼。但卻已經感覺到了這些東西帶來的危險。

伯顏收起這幾個發火裝置。用一張牛皮紙包了。讓身邊的人收起來。對身後的蒙古將領說道;“這道路,已經給你們打通了。該怎麼做,你們也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也不用我說了吧。”

這些蒙古將領立即說道:“我等明白。”

隨即這些人帶著自己的人馬,迅速透過了這個缺口,進入關內。

而這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麼?

是無休無止的地雷。

而今整個大同北部所有衛所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情,在生產地雷。

各地衛所之中所有的火藥都被取用了,而地雷容器也各有不同,什麼罈子,木箱,鐵罐,等等。幾乎所有能裝火藥的東西,都被用做地雷的容器。而且周夢臣與馬芳無意之間,弄出一個全新的生產方式。讓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什麼生產方式,就是精密部件由大工廠生產,而且其他東西都是由家庭式的小作坊來生產。比如而今這個時候,朔州監只需生產關鍵的發火裝置就行了。有合格的發火裝置就有地雷。而且這發火裝置並不大,當然了,與後世精密之極的零件相比,倒是有些傻大笨粗了。但是在這個時代,卻已經很精巧,甚至不用馬車運輸,用馱馬就能用上一大批。

至於火藥,對各地衛所來說也不是什麼難題。不就是熬硝而已。

總之,不過十幾日功夫,十萬枚發火裝置都已經變成了地雷。以至於將北方所有衛所的火藥,乃至於大同火藥庫存狠狠的消耗了一批。馬芳更是帶著騎兵到處遊走,如果能堵住韃子騎兵自然最好了不過,堵不住也不管,只是在道路上埋下地雷。

大同附近畢竟不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甚至在華北平原之上,這土地也不是完全平整,還是有起伏的。而今坐火車看到的一望無際的田野,是建國之後的成果。

既然地勢有起伏,自然就有道路。

這道路,有些是官府修建的官道,還有一些就是人走出來的道路。當然了,並不是說不走路,就不能走了。但問題是,路之所以成路,就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從這個地方走最方便的。

而韃子也是這樣想。

於是乎,韃子本來以為通報邊牆的地雷,僅僅是一個結束,萬萬沒有想到,僅僅是一個開始。

以至於他們處處碰壁。還沒有劫掠到什麼東西,就死了好些人了。後來學聰明瞭。都不走路,但是問題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與明軍騎兵進行追擊戰,在明軍騎兵有意無意之間,就將韃子騎兵引入,或者趕入雷區之中。

稀里嘩啦就死了一票人。

而且同時出擊的也不僅僅是騎兵。各衛所都派出以千人為規模的軍隊,安置在各交通要點之上,一來在韃子騎兵經過的時候,列陣抵擋,甚至於滯留一段時間。另外一個任務,就是維護周圍的雷區。與韃子交戰的時候,也可以以雷區為掩護。實在不行,可以透過雷區撤退。

畢竟這地雷都是他們自己埋的。自然知道哪裡可以走,哪裡不可走。而且步兵總是要比騎兵靈活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有些惱怒韃子與步卒廝殺的時候,也給了步卒很大的殺傷,畢竟各衛所軍隊的火器配置不多。更多的是冷兵器。長矛與大刀盾牌等等。連弓箭都不多,這些東西在面對騎兵的時候。很是吃力。

不管怎麼說,馬芳兜住了最大的壓力,不讓韃子騷擾到春耕。

如此快速生產這麼多地雷。這就是工業化的威力,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這麼大批次的生產。否則地雷不形成規模,很難發揮出多少威力。

不過即便如此,總體上來說,地雷的數量還是不夠的。想要形成一道遮攔這百餘里缺口的地雷區域,非百萬枚,甚至更多是不行的。十萬枚只能照顧重點區域而已。既然有重點區域,就有漏網之魚。

韃子慢慢學聰明瞭。

慢慢的學會了怎麼識別雷區。畢竟大規模埋下地雷之後,明軍也必須照顧到自己人。不能誤傷。再加上而今地雷埋的比較粗放,總之是有痕跡的。

只是到了這個地步,穿越邊牆進入大同劫掠徹底成為了賠本生意。

一時間,蒙古各部的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打擊。

這讓伯顏惱怒非常。此刻他也顧不上之前制定的戰略了。他只知道,而今如果灰溜溜的回去,這定然是一場敗仗。而蒙古人從來服從強者,蕭芹那麼厚的根基,一場敗仗之後,還是要受人白眼。

更不要說他了。

伯顏心中暗道:“我一定要找回場子。”

至於怎麼找回場子,伯顏陷入深深才沉思之中。

而與此同時。

周夢臣接到前線戰報,暗暗鬆了一口氣,隨手遞給了楊繼盛。楊繼盛看了之後,說都:“周兄,你說幾句吧。”

周夢臣目光掃過站在他眼前的人,青壯僅僅站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都是老人孩子,還有婦女。一個個都穿著短打的衣服。周夢臣站了出來。朗聲說道:“我想大家都知道我是誰,我就不多說了,剛剛接到戰報,韃子馬將軍手中吃了暗虧。損失不小。不過,各衛所多多少少都有所損失。而今父兄子弟們都在前面浴血奮戰,為的是什麼?為的是今年我們能種下莊稼,今年秋天能有收成。明年我們都有口糧。”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種番麥。不知道這番麥好不好種,收成如何?去年我們種了不少番麥。這些東西,你們互相問問,我就不多說了。我只說一樣,到了秋天,番麥可以長很高,韃子騎兵不能闖入番麥地裡面,即便是闖進去了,他的速度,視線也都受到了影響,我們可以幹他孃的。就這一點,是小麥萬萬不能比的。”

“所以,為了父兄子弟,為了殺韃子,從今年開始,整個大同只需種番麥。”

“其他話不說了,都開工吧。”

周夢臣三下午除二,將自己的外衣給脫了,露出結實的肩膀,楊繼盛也是如此,不過,他將一塊布放在肩膀上面,又將另一塊布放在周夢臣肩膀上面。

楊繼盛與周夢臣一併穿著草鞋下了地,一人一根繩子,拉著一口犁,努力的向前走的。

即便是周夢臣拼命的籌集牲口,但是元氣大傷的大同,依然不可能有太多的牲口。所以,這一次春耕之中,必須有大量人拉著犁地。為了儘快完成春耕,周夢臣也要以身作則。與楊繼盛一併拉犁。

只是在這一件事情上,周夢臣遠遠比不上楊繼盛。他兩輩子都沒有幹過這種活,在大同兩年,反而將前世沒有幹活的農活都給補上了。

如果將鏡頭拉高,就會看見大同城以東,御河以西大片的土地之上,無數小的好像是螞蟻一般的人,在努力的耕耘著土地。

前線是一場戰爭,而這裡也是一場戰爭。

在這一場戰爭之中,周夢臣青紗帳計劃慢慢的成為了現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