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一進一去,到底有多少問題。
不問自知。
這也是為什麼,成祖能北伐縱橫萬里,而今朝廷連大規模出塞都不行了,不敢說成祖每一次北伐都是用得邊鎮的糧食,最少前兩次根本沒有怎麼呼叫南邊的糧食,邊關的糧食就夠用。但是而今大同吃的糧食,從北京運來,而北京也不是產糧食的地方。是從江南運來的。
這麼長的糧道,邊關向前走一步,都是極大的負擔。
周夢臣心中暗道:“有了這個田畝數,我定然能過關了。”
周夢臣太知道嘉靖是什麼樣的人了,嘉靖即便對周夢臣弄出這麼大的陣仗,又是先斬後奏,擅權所為。定然會不滿意,但是見這個成績,還是會容忍一二的。
不過,周夢臣更知道,這不是一個結束。
而是一個開始。
周夢臣弄出這麼大案子,就是為了做事了。
他立即向朝廷寫了,兩封奏疏,一封是公開的奏疏。寫了饒陽王與郭副總兵謀反案,而另外一封奏疏,是密揭。直接寫給嘉靖。其中周夢臣一五一十的說出了大同的困境,甚至毫不掩飾對饒陽王與郭副總兵的案子執行之中的不合適的地方。並指出,這是唯一的辦法。如果不這樣做,明年大同大饑荒,大同鎮的實力不要說恢復了,恐怕還有進一步衰落。到時候大同鎮不可能對韃子南下有一點點的阻撓停滯作用。如此一來,韃子進攻內三關,與山西鎮雁門關一線就方便多了。
山西鎮與京師就成為第一線。
雖然有一點點危言聳聽的意思,但是周夢臣說的都是實話。
看在這個上面,嘉靖也不會動他的。
只要穩住了嘉靖,周夢臣並不覺得自己會有什麼問題。
這兩封奏疏之後,周夢臣又寫了好多封私信一一發出去之後。立即將北京的事情放在腦後了。
他立即令人張貼告示,凡是大同百姓,不管是什麼人。不管之前有過什麼罪過,此刻通通不問,可以在大同府重新落籍,並分田授地,借貸牛種。只是要為朝廷當兵殺韃子。
其實,周夢臣十四個衛所的官員一掃而空,但是架子還留了下來。這些願意授田的百姓,都會重新編入這十四個衛所之中。
無他,此刻周夢臣才知道大同到底有多少兵馬。
馬芳部萬人,李儒部三千人。只有各路參將的人馬少則數百,多則千餘。至於衛所根本就是一個空架子,周夢臣擇精壯一核算,達到周夢臣標準計程車卒,也就是可以與韃子野戰的人馬,不過三萬上下。
至於都是各種屯田兵,或者年紀大的老兵,守城還能勝任,更多都做不了了。
所以填補軍額,也是周夢臣必須要做的事情。周夢臣準備將十四個衛所全部填滿,就有七萬多人,再加上原本的五萬兵額,這就有十二萬之多。如果真有這麼多軍隊,周夢臣就不用別的鎮了,他自己就出塞與韃子掰掰手腕。
只是軍籍在北方名聲太壞了。
弄得人人都不敢入軍籍,因為一旦入軍籍,那可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子孫後代的的事情。
周夢臣在這個問題上,耍了一個小花槍。
倒不是周夢臣想騙他們,而是他此刻不能對衛所制度進行太大的改革。畢竟,他剛剛弄出這樣一場大事,北京那邊還不知道怎麼看他的。此刻正是要低調的時候。
將來打上幾個勝仗,再動手不遲。
就在周夢臣編戶授田,並重新統計各部士卒,更開始不惜一切代價推行春耕的時候。畢竟而今三月末了。再不春耕估計就來不及了。
周夢臣的奏疏與各方在大同的訊息源源不斷的匯總到了京師。
周夢臣的膽大妄為,也呈現在京師諸位大佬的眼前。讓諸位大佬一個個不知道該以何種態度面對周夢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