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約定次日授受道法,不期郭忠玉攜禮到訪。
贈張謙金絲玉袍一套,珠寶蓮花冠一頂,天蠶絲履一雙,赤金劍一柄,鹿尾拂塵一支,又有珍饈美食,瓊漿玉液。
郭忠玉道:“我與小友一見如故,特送些世間俗物來,願與小友結交。”
張謙道:“無功不受祿,我何德何能受此禮物。”
郭忠玉諂笑道:“小友臨危受命,領高功之職,聯絡上蒼,以使齋醮完滿,四國安寧,自是天大的功勞。”
張謙依舊不受,道:“我今日有事,怠慢道長了。”
說罷要出門去。郭忠玉攔下,道:“俗禮是虛,我實想送小友一樁潑天大的機緣。”
張謙問:“是何機緣?”
郭忠玉眼珠一轉,反問道:“我等道人,修道所求者何?”
張謙道:“心內安寧,逍遙自在。”
郭忠玉道:“正是此理。何以安寧自在?自是霞舉飛昇,超脫三界,上那三十六重天。”
“然數百年來,九州大地誰真的飛昇了。是以得道成仙,雖要日誦黃庭,勤修內丹,亦要尋到仙緣。”
“我今日來,正是要將這仙緣贈與小友。”
張謙不喜此論,道:“我不要仙緣,謝道長好意了。”
又要離開。
忽一人踏雲來,道:“靜之兄莫要心急,且聽郭道長講來。”
此人正是來授他道術的韋理應。
張謙便問郭忠玉:“是何仙緣?”
郭忠玉喜道:“我等雖是方外之人,卻仍奉世俗天子為君,凡間仙籙多是天子策封,今你隨我至道盟,我上表天子,封你仙籙,彼時上天降下功德,百年之後你再上天庭,自有仙官之職。”
韋理應鄭重道:“道長言之有理。想必道長已受了仙籙吧。”
郭忠玉道:“正是,正是。”
韋理應話鋒一轉,道:“既如此,不若我送道長飛昇,上天庭去做那仙官罷!”
這是要把郭忠玉打死的意思。
郭忠玉臉色大變:“吾乃天子使臣,代天子行事,汝安敢欺吾!”
韋理應大笑:“腌臢諂媚之徒,我何懼你!”
他揮手,起一陣風,把郭忠玉及從屬吹出門外七八丈。
“大醮事畢,你等下山去罷!”
幾人不動。
韋理應冷冽道:“莫再讓師尊親手相送。”
郭忠玉敢怒不敢言,離去。
張謙道:“不若先教我這召風法術。”
彼時諸方離去,王至平閉關煉五方旗,張謙又居春和觀一月有餘,隨韋理應習得諸般符咒妙術。
這一日便要下山去了。
韋理應道:“那郭忠玉鑽營朝堂,此前礙於師尊道法高深,不敢胡為,你今下山,無人護佑,務必小心。”
張謙稱是。
二人相處日久,頗有感情。韋理應嘆道:“此去不知何日再見。”
張謙問他:“道兄作何打算?”
韋理應道:“我欲周遊九州,遍訪名山,以求道法精進。”
張謙掐指問事,笑曰:“必有再會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