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他母親的性情,是萬萬不可能讓郡王府擔上背信棄義之名的,為了轉移眾人的注意力,他的母親一定會把責任推卸給趙姑娘,來保住他的名譽。
屆時,無論事情最終落得一個什麼樣的結局,都會對趙姑娘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不像現在,太子妃佳名遠揚,清譽流芳,深得太子歡喜,帝後欣賞。
汝南郡王府差點毀了趙姑娘。
太子殿下救了趙姑娘。
是以,盛瞻和的這一聲諷刺,盛淮佑縱使面上再無光,也只能應下。
他也應得心甘情願。
他對趙家姑娘,始終是存有幾分……歉意的。
他行了一個深深的揖禮:“公子教訓得是,淮佑必當謹記。”
盛淮佑的這些心思,覓瑜都不知曉,也看不出來。
她只能聽出盛瞻和話中的諷刺之意,看出盛淮佑也聽明白了,並對此表現出良好的認錯態度,符合他過往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不過她對這些不甚在意,師叔曾經說過,修道之人重在心神寧靜,不可妄動嗔喜之心,為無關緊要的人和事生氣,是十分愚蠢的。
她雖然不修道,但也覺得師叔的話很有道理,情緒生於五髒六腑,激動得多了,自然會傷及肺腑,她沒有必要為不相幹的人和事浪費情緒,傷害身體。
趙府既然和汝南郡王府結親不成,兩家之間便沒了關系,汝南郡王府之於趙府毫不相幹,汝南郡王之於她也毫不相幹。
所以她不在意汝南郡王府,也不在意汝南郡王。
面對盛淮佑的這番舉止,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把目光轉向盛瞻和,等待著他的回應。
察覺到她的視線,盛瞻和側首看向她。
她乖巧地回看。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盛瞻和的神情似乎比方才要松動了一點,不再是面無表情的淡然了。
但在面對盛淮佑時,他還是維持著平淡的聲調,道:“不過隨口之言,郡王不必放在心上。天色已晚,我夫妻二人先行一步,告辭。”
說罷,他帶著覓瑜從對方身旁繞過,徑自離開。
獨留盛淮佑立在原地,神情酸澀,心頭惆悵。
酒樓外,夜市繁華,人潮湧動。
街道兩旁,各色小吃琳琅滿目,食物的香氣混雜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還有攤販推著車在人群中叫賣,熱鬧極了。
覓瑜拿著一串煮丸子,小小咬下一枚,將剩下的舉到盛瞻和跟前,示意他也來一口。
他搖頭拒絕:“我不吃,你吃吧。”
她有些為難:“這上面的丸子太多了,我一個人吃不掉……”
“吃不完就帶回去,或者分給你的侍女。”
覓瑜小心地打量著他的神色:“瞻郎在為剛才的事覺得不高興嗎?”
盛瞻和看向她:“為什麼這麼說?”
她含著點忐忑與羞赧道:“因為瞻郎從前都會給紗兒面子,品嘗一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