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革命性的科技,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出現,似乎永無盡頭。但是更讓人激動的一點,比所有單個技術的出現更讓人激動的是,把科技進行融合,融合之後我們又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技術。
我們整合它們的時候,或許可以創造出下一個歸谷,有可能是在另外一個國家和地方的歸谷。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需要有新型人才,叫做t型人才,指的是必須要有能力去理解不同的技術,能夠把這些技術整合和融合,能夠了解他們的前景如何。投資‘融合’的領域未來將會佔領先機。 ”
何之重越看越覺得自己這個女婿的報告會的重要性,這個小子的腦袋太好使了,這就是一個戰略型的人才啊。現在,他的報告會上所做的科技方面的全部是戰略性的內容,對國家科技、企業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啟示和指導作用。
難怪他要砸巨資搞什麼大資料基地,按他的話來說——談到大資料,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資料。他所說的小資料是服務於普通老百姓的,是大家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看到、查到的資料。小資料才是正確的資料,大資料適用於集中引數模型,小資料適用於分散式模型。
這可是智慧化城市、智慧化管理、智慧化運作的核心,是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一個突破性的階段,又被這個臭小子敏銳地抓住了關鍵點。
不行,這個必須要國家來搞,不能再讓個人或者企業掌控了。
中午,孫銘也得到了訊息,趕緊也開啟了電腦,在靜靜地看著這個報告會。
“……那麼,推導到現在,我們發現,我們僅僅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推匯出了未來二十年的科技發展。主幹呢?主幹是什麼?讓我們再回到能源路線上來。”影片中,劉方不慌不忙。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按照能源線,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們已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是固態能源和液態能源,這個規律是兩次能源物質的比重越來越輕。第三條能源線有沒有可能是氣態能源呢?很有可能。前面兩條能源屬於不可再生能源,這第三條會不會是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呢?很有可能!前面兩個對環境有破壞性,新的能源會不會環保呢?很有可能!
我們再換一個角度,地球上我們所認識的現有資源已經面臨著枯竭,未來,走出地球,探索、發現並移民其他星球都是很有可能的。星際飛船、星際旅行可能帶動我們最大的科技躍進。當今的科技已經帶給我們向我們周邊去探索,人類也登上了月球,但很明顯,這些裝備、設施都遠遠不夠人類文明的跨越式進步,人類需要新的探索科技的支撐。
同學們,有人可能關注過有關ufo的新聞吧,有嗎?”
這個問題很跳躍,但也有很多人舉起了手臂。
劉方沒有叫人,他點點頭道:“請大家放下手臂。看來很多人的興趣比較廣泛,這是好事。我接著說這個ufo,假如他們真的是外星文明所造的飛船,那他們的科技比我們當下至少要高出一個層次。而他們的旅行方式方法及科技,就是我們全人類下一步的奮鬥目標。有專家根據影片測算過ufo的速度,大約是每秒一萬公里左右。這是什麼概念?我們脫離地球引力飛向太空的火箭每秒才十幾公里,二者之間的差距太過巨大。假如星際文明的等級滿分是十級,我們地球很可能只處於4、5級這個位置。而那些駕馭ufo的外星文明,起碼應該是七級。打一個不當的比喻,我們是外星人的話,而大猩猩就是我們當下的地球人。這就是差距!”
這個說法,也令所有人矚目。
“那麼,如何在星際旅行、星際探索中擁有一個能隨時支撐我們的能源才是關鍵的地方。剛才我們已經排除了核能源的可能性,我們再仔細搜尋一下,我們地球和我們已知的宇宙中什麼元素是最廣泛的而且使用起來最環保的呢?我盲目推斷一下,這個結論是——氫!”
“嗡”,底下的師生們紛紛交頭接耳起來。這個論斷好像有點意思……
“氫作為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其燃燒效能遠比煤炭和石油要高得多。同時,化學知識告訴我們水能分離出氫氣和氧氣兩種春節的氣體,而氫燃燒後產生水,不存在使用後的環保問題。當然,怎麼最簡單地獲取,最高效地利用,等等,那都是今後科技工作者長期要努力的事情,我只說這個主幹很有可能是氫能源時代的到來,以及因為氫能源這條主線而引爆人類新一輪科技文明的快速向前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