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進入第一段,這一段有兩個主題部分。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後半部分是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不甘屈服的個性。
此後的五個段落是圍繞著第一段兩個主題的五次變奏:它透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曲調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達出音樂的漸次發展和推進。主題變奏隨著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昂,時而悲壯,時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與痛苦,不平與怨憤。透過曲調的反覆變奏、音區的強烈對比和力度的大幅度變化,在第五段形成了樂曲的高潮。
最後一段由揚到抑,音調婉轉下行,進入低音區,到了尾聲部分,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無限的惆悵與感嘆,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
在演奏該曲時,劉方運用二胡的五個把位,並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在變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將意境展現得無比深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在演奏時左手始終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這種技巧既減少了頻繁的換把次數、又能透過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進行更加濃郁連貫。其食指、中指滑音的應用,豐富了旋律的韻味,摳柔、壓柔、不柔的相對比較及顫音、打音、帶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種裝飾音的靈活運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
從劉方的二胡演奏一開始,國內外民眾就徹底被這首樂曲征服了,隨著《二泉映月》的深入展現,大多數人都不由悲從心來,越聽越難過,越聽越傷心,彷彿自己正經歷著很多的痛苦,一些心酸的往事不由自主地就會從記憶中翻騰出來,攪動著每個人的心情。
當樂曲結束的時候,很多人淚水止不住地流淌,特別是老外,這類人更多,很多人忍不住驚呼“買噶的,太悲傷了,太悲傷了”。
評論區裡面再次熱鬧了。相對應的,這次還是老外反應最熱烈,紛紛用各自的語言留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有人從評論裡面居然大海撈針一般地摘出來了激動不已的張家國教授的留言:“劉方,好樣的!這首樂曲絕對是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我希望它真的能成為世界名曲,弘揚我們民族文化。”
音樂圈裡。
“唉,厲害啊!實在是太厲害了!我是徹底服了!”某老音樂大師出面道。之前,他曾一語鑑定過《良宵》。
有人問道:“梁大師,我們民族音樂是不是迎來發展的大好機會了?”
大家都有所期待。
“呵呵,機會永遠都有。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劉方的確是給我們的民族音樂帶到了一個好的發展平臺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是精力不濟了,沒法去辛苦地創作了,寄望於你們吧,希望你們都能沉下心來,去掉浮躁,不為外界所誘惑,真正創作一批像《良宵》、《二泉映月》一樣的好作品,那時候我才能說,我們民族音樂的春天真的來了。”
真正創作一批像《良宵》、《二泉映月》一樣的好作品?大家立刻就猥瑣了,沒人再敢和梁老爺子搭話,說話都繞著梁大師走。
老爺子這是話中有話啊,很明顯是對民樂圈的我們這些後輩的現實有所不滿。
什麼就“能沉下心來,去掉浮躁,不為外界所誘惑”,這說明他認為現在大家很浮躁,經不起誘惑啊。不過,當今社會都在談怎麼賺錢,沒錢你坐到一起腰桿子就不硬氣,老爺子一點也不與時俱進,和他沒法聊了。
再者說了,《良宵》、《二泉映月》是隨便就能創作出來的嗎?別看劉方那個癟犢子張手就有,可這世界上還有誰有這能力,他就不是我們正常人類好吧?!一般人琢磨一輩子也不見得能琢磨出這麼一首名曲來啊。
換個思路,假如,我們按照您老說的,一輩子默默無聞,甘於貧苦,臨老真琢磨出這麼一首名曲來,實現了名利雙收。且不說實現這個的機率有多大,可那大好的年華、這飛快變化的花花世界我們不是都錯過了嘛,我們來這一世究竟是幹嘛的?是來受苦的嗎?這老頭簡直是不可理喻!
眾人無視了梁老爺子的話語,也無視了他的存在。
面對著這麼一幫惟利是圖的後輩,梁大師看著螢幕不禁氣結。在兒孫的安慰下,看著電腦上的劉方,不禁又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