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持人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採訪提綱,繼續說道:“劉方先生,接下來,能不能請您挑選一把西洋樂器,演奏一首表達咱們國人某方面主題的樂曲?比如,某個故事,某個傳說,等等。”
劉方想了想,又點點頭,說道:“大家可能有看過我寫的一個傳說,題目就叫梁山伯與祝英臺。說的是,古時候,祝英臺衝破束縛,女扮男裝去上學,與同窗梁山伯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但祝家看不上窮困書生梁山伯,棒打鴛鴦,把祝英臺嫁給了當地太守之子,使得梁山伯憂憤而亡。祝英臺得知了這個訊息後,在她出嫁的時候,特意要求出嫁的路上要經過樑山伯的墳塋。當她給梁山伯上墳,墳包開裂的時候,祝英臺奮不顧身地跳了進去。最後羽化了兩隻蝴蝶飛出來。這個故事歌頌了古人對美好的愛情的嚮往和他們為愛情的執著。當然,羽化出兩隻蝴蝶只能是對傳說中的兩個人的美好祝願。”
大家都點點頭。
很多人不僅僅都看過,甚至還都給自家的孩子也講過,也有從電臺裡面聽到過。因為劉方所寫的童話、寓言和傳說在這十年左右的時間流傳甚廣,《梁山伯與祝英臺》和其他三個劉方寫的傳說《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被當下並稱為華夏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這個故事的確很感人。
女主持人點點頭,道:“是啊,一段很美好的感情和故事。這個故事我也看過,請問您是準備用什麼樂器來表達呢?”
“就小提琴吧。這個樂器的音色很適合來表達這個故事。”
工作人員送上來了一把準備好的小提琴。
劉方接過來之後,對著大家道:“下面我要演唱的這首小提琴曲的曲名叫《梁祝》。這首曲子我也沒想到這麼快就要面世。準確的說,這是一首小提琴的協奏曲,樂曲的結構採用了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創作而成。如果引子是以長笛去表現春光明媚,再以雙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題,這樣會更好。我現在只能都以小提琴給大家演示了。也因為協奏曲有點長,我就節選一下精華部分給大家聽聽吧,請大家指正。”說罷,把琴架在了左肩上,琴絃也擺好了。
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劉方。
眾音樂人則更加興奮地等待著劉方的這首《梁祝》,小提琴音樂家們肯定即將有了新的樂曲可以演奏了。
而指揮家王德明可是聽得很仔細明白,他立刻抓住了重點,這是一首小提琴的協奏曲?就節選一下精華部分?引子是以長笛和雙簧管去表現會更好?這說明劉方有完整的交響樂協奏曲的編曲設想啊。他興奮得頭皮發炸,雙眼更是死死盯著電視螢幕。
陳茜在家裡很擔心,還沒看到兒子拉過小提琴,要是兒子不會小提琴,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拉出驢叫聲。要是那樣,這醜出的可就大了。她更不知道兒子說的這個什麼長笛和雙簧管去表現是不是真的,可別貽笑大方啊。但她也知道,兒子一直很神奇,或許他說的是對的,這個兒子的技能包也太多了一點,真不知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道他都是跟哪兒學的。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劉方前世著名音樂家何佔豪先生與陳剛先生一九五九年創作的我國第一部小提琴協奏曲,是我國音樂史上成功地將西洋樂器與本土文化結合的一個里程碑。
當小提琴曲《梁祝》第一個音符一出來的時候,大多數音樂人都閉上了眼睛。陳茜也穩住了,兒子是真會。
樂曲的引子才幾小段的音符一出來,大家就彷彿感受到了春天般的鳥語花香,如同一幅水墨畫一般展開在了眾人面前,居然是那麼直觀、立體,哪怕是不懂音樂的人只要稍稍沉浸其中也能聽出其中鳥語花香的意味。
此刻,凡是有音樂素養的人都不由地身體一震。這是多麼直入心靈的描述啊,音樂原來也可以這麼直入人心,好像你不懂的人也能聽懂。
王德明在腦海中自然也出現了這麼一副畫面。但他還記得劉方之前說的那句話,隨即就把長笛和雙簧管的音效代入了引子中去嘗試演繹這段引子的效果。他驚奇地發現,果然如劉方所言,效果會好得不得了!
王德明振奮了。他恨不得現在就趕去中央電視臺,現場逼著劉方寫出整首樂曲和器樂的編排。這是妥妥的又一個民族性的世界瑰寶的樂曲啊。
繼而,劉方的小提琴演奏也進入主題部分,小提琴奏出了明亮的音色,似乎是表現相識、相戀的愛情主題,繼而,又進入了惶然曲折的部分,代表著這個古代愛情遭遇了挫折和梁山伯的病去,而祝英臺被逼嫁人去哭墳。音樂表現的情感衝突達到了高潮。
當音樂再次恢復了那種明亮的音色部分的時候,所有的音樂人都淚水潺潺,好像看到了,祝英臺奮不顧身地跳入了墳冢之後,兩隻蝴蝶就在此刻翩然飛出,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真摯熱烈的愛情。
眾音樂人無不被帶入了那個心理過程。
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無不被劉方的音樂帶入了那種氛圍。
小提琴的音符嫋嫋消失,曲終。
有現場觀眾已經在低泣。
電視機前的觀眾更有很多人灑落了一腔熱淚。
二女眼眶紅腫還可以理解,旁邊的文欣則是忍不住在掩面而泣,就好似她就是祝英臺,梁山伯卻已經辭世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