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既然掌握了前世那麼多的知識和能力,以後的目標僅僅是國內就太虧了。而要想走向國際,語言又是必不可少的。自己的英語(當今國際通用語言:英克萊語。美因國語言也是英語)在口語方面還需要加強。要是能去發國姑姑那裡,那姑姑從小在美因國長大的,美因式的英語肯定是純正的,或者發語也能說,有大爺爺的存在,她不會中文也是不可能的。姑父的母語肯定是發語,這個更不必說。發語可是拉丁語系之一,西歐人之所以往往會說好幾國語言,那是因為儘管語言不通,但都是拉丁語系的那學習起來就很快,這就好比我們國內全國各地的方言一樣,除了一些少數民族,母語是一致的,只是發音和語調、語氣不同而已。能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收穫肯定是最大的。要知道,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孩子越小對語言的接受能力越強。
想到這裡,小劉方不由激動了,這尼瑪絕對是學習的捷徑啊。我得去!
感到孫子在自己懷裡不斷地扭動,當爺爺的肯定是要馬上安撫。老爺子拍拍小孫子的後背:“方方,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爺爺,這個是什麼啊?”小劉方需要裝傻,迂迴。要不然,實在是太過驚人了。
“你說這個啊,這是你姑姑給爺爺寫的信。”
“哦,姑姑是什麼?”
“姑姑啊,就像你爺爺、爸爸、媽媽一樣,是小方方的親人。”
“哦,姑姑在哪兒呢?”
“你姑姑啊,她在發國……什麼來著?”看向自己兒子。
兒子馬上接話:“發國巴離。”
“哦。”老爺子又轉頭對孫子說道,“你姑姑在發國巴……梨?”
老爺子有點疑惑。巴梨是什麼梨?這是梨名還是地名?難道是大哥的女兒在一個鄉下種梨?
小劉方的小手摸著爺爺的鬍子:“爺爺~”
“哎~”
“我想去看姑姑。”
“什麼?”
小劉方的這一套組合拳讓屋裡的仨人都驚了,尤其是兒子兒媳。本來這倆人還覺得爺孫兩人的對話挺好玩,老父親說巴離的那個表情挺有趣。沒想到,自己兒子後面這一句直接就把他們嚇尿了。
劉招本來剛剛讀完信,喘口氣喝一口水的工夫,自己的兒子就整出么蛾子了,那一口剛喝進嘴的水直接就要對著對面的兒子噴出去了。因為對面還有抱著兒子的老爺子,他機智地頭一低,噴茶几上了。但猛然低頭噴水,那是憋嗓子的,一陣猛烈的咳嗽是避免不了了。
陳茜連忙給他不斷地拍打後背。
老爺子更是懵了。前面對話還很正常,後面自己孫子就來了這麼一手腋下錘。這算不算太混……算了,是自己親孫子,不能說難聽的。
自己這個孫子(兒子)有點妖孽,三人都是知道的,可是這個小子想幹嘛?一個將將四歲的娃娃突然想去看一個從來沒見過的親人?這不科學啊。
出國在當下來說,甭說是對普通人了,就是對一般幹部,甚至縣處級、地市級幹部都是不可想象的。也就頂多是省級以上的幹部有過出國考察、交流的經歷,普通人誰有那個閒錢出國旅遊或者學習的?更別說出國串親戚了。
老爺子一副慈祥的笑容,側臉對著孫子:“方方,等你長大了再去看姑姑,好不好?”
“不好!”小劉方直接把話堵死了,還嘟起了小嘴。
“為什麼?”
三人都把目光關注到了劉方臉上。
“爸爸媽媽我要經常見到,爺爺我也要經常見到,姑姑也要。”小劉方拿出了自己的歪理。反正自己小,怎麼說都不悖論。
三人一陣頭疼。
這小子太妖孽了,太妖孽了。可是,真的不好應付啊。
你要是說不行吧,違背了自己的家庭倫理觀念。簡單粗暴地說不行,肯定對孩子的教育不好。
你要是說行吧,怎麼見?是去發國還是叫人過來?叫人過來肯定是太操蛋的做法了。去發國?我哪兒有錢啊?別說是來回三人了,就是單程的飛機票都湊不出來。
就在三人絞盡腦汁想要轉移這個孩子注意力的時候,小劉方又開口了。
“爸、媽,你們給我送到飛機上就行,我在那裡跟姑姑家待一年就回來。”
我去,你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自己坐飛機?你連飛機都上不去。你還想在發國待一年?劉招夫妻倆一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