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章邯為後將軍,爵位‘少上造’,秩俸比六千石。”
被重新授予軍職爵位的章邯,並未達到二世皇帝時期的級別,章邯毫無怨言,還能被授予高軍職,已經很不錯了。
每個武將們,授予最新的軍職、爵位信物。
封賞事宜完畢後,韓信出列,一副憤然之色,朗聲道:“陛下,武涉大人在偽齊國慘死,這是對大秦的嚴重挑釁,是可忍,孰不可忍!臣和眾將們,請求皇帝陛下,出兵伐齊!剿滅叛賊劉邦!”
龍且出列,以堅定的語氣道:“陛下,臣願率軍衝鋒陷陣,誓滅劉邦!”
楊武道:“臣請戰,滅劉邦!”
孟通道:“陛下,臣請戰!”
程開、曹斌、辛韋、劉維、雷舟、杜真、高進、陳雙、鄭雄、馮遷等人亦紛紛請戰,對武涉遇害很是憤慨。
嬴子嬰目光在眾將身上掃視一遍,感受到每人的求戰之心,要是誰敢出言反對出兵,恐怕要被武將們怒罵到懷疑人生。
他同樣表現得很憤慨,待眾將發言完畢後,他霍地站起,憤然道:“劉邦這叛賊,的確該死!朕派人前去議和,是給他機會、給他活路,他竟然不珍惜!”
趙佗和周蘭兩人沒有急著發話,趙佗似乎悟出了什麼。
“陛下,我們已經給了劉邦機會,劉邦卻不珍惜。就算武涉不是劉邦派人所殺,他保護不力,那就是他的責任,我們應當發兵剿滅之。”
按照他的領悟,不管皇帝是否真的希望武力平定,他作為武將中第三號人物,必須發言請戰,表明秦國武將們誓滅叛賊的決心,武將的決心越是強烈,皇帝就越能借勢。
周蘭出列道:“陛下,將士們上下一心,士氣旺盛,出兵滅齊,定能成功。”
章邯道:“陛下,臣贊同楚兵滅齊!”
韓生、馮唐、於真、陳烈等人亦請求出兵。
最後,輪到陳平發言了,他說道:“陛下,劉邦不珍惜機會,是應當武力剿滅,大秦文臣武將們皆一心要滅齊,臣亦贊同出兵伐齊。”
臣子們上下齊心,造勢造得很足,嬴子嬰甚為滿意。
他朗聲道:“好,朕決定,出兵伐齊。南邊軍團由韓信為主將,趙佗、章邯為副將;北邊軍團以王元為主將,南北夾擊,一舉剿滅劉邦。眾將先做好準備,待朕下達出擊命令後,當以雷霆之勢掃蕩齊地叛軍。”
武將們齊齊應諾,即將可以剿滅叛賊,又可以大仗立軍功了,個個都情緒高漲。
嬴子嬰道:“討伐大叛賊劉邦,應當有討伐檄文,這件事交給丞相去辦。”
陳平領命。
秦國各系統高效運轉,皇帝命令下去,軍隊系統中的韓信軍團立即行動起來,迅速調兵遣將。
琅琊郡南部,這裡是偽齊國跟偽楚國交界處,越來越多的秦軍集結在邊境線上。
跟齊軍對峙的秦軍營寨、山嶺,到處都插滿了旗幟,讓齊軍以為秦軍集結了很多兵力。
韓信軍團打算投入用於作戰的兵力為二十五至三十萬,人數的確很多,再加上一系列的部署,讓齊軍認為兵力更多。
————————
從彭城到邯鄲,一路上有官道,皇帝的命令很快傳達到來。
十一月初七傍晚,王元接到了皇帝命令。
王威得知後非常興奮,說道:“大哥,我們又可以立大軍功!韓信休想比得過我們,齊國南邊有長城防禦,西北邊有黃河,我軍已渡過黃河,要是同時攻齊,肯定是我們更快攻入臨淄。”
王元卻沒有因此興奮,仍然保持冷靜的頭腦,他淡淡道:“陛下只是讓我們大張旗鼓,做好進攻準備,不一定會真的武力攻齊。”
王威不解道:“連討伐檄文都要寫,文臣武將們請戰,陛下也對劉邦很是惱火,怎麼還會有假?”
王元回應道:“對於軍人來說,當然希望立軍功,武力只是達到目的有效手段,並非唯一手段。對於陛下、對於朝廷來說,兵不血刃收復齊地,才是上上之選,大秦有強大武力作為後盾,對於劉邦來說已經是極大壓力;武涉大人被刺殺,大秦君臣上下一心要武力滅齊,劉邦的壓力更大。”
“只要還有活路,劉邦絕對不希望劉家被夷誅三族,只有在沒有選擇情形下,劉邦才會不得不拼死一戰。陛下要大張旗鼓伐齊,又明言需要他下達命令方可出擊,他並未把談判解決問題的大門堵死,而是把劉邦討價還價的餘地壓縮得最小。”
王威一聽,茅塞頓開,大哥的戰略眼光,不是他能比擬,他不得不佩服。
他自問無法勝任大軍主將,能夠做衝鋒陷陣的武將,王威已心滿意足了。
他又不解道:“到底是誰派人刺殺彭越、英布?廷尉還沒查出來,楚地雖已收復,項羽餘孽還在,要讓楚地徹底安寧,還得有一段時日。”
王元隱隱覺得,事情不會那麼簡單。
如果彭定、英桐沒有請求自降爵位,他傾向於相信是項羽餘孽所為,可按照結果來看,真相到底如何,可就不一定了,他隱隱猜到了某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