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不過是有名無實的皇帝,張良公開陳述這些事務,只是走過場而已,無論他是否同意,都改變不了張良的決定。
大殿內,部分朝臣早就看張良不順眼了,只是張良大權獨攬,不會傻到公開跟張良搞對抗。
散朝後,司寇府。
司寇執掌司法,相當於秦國的廷尉。
有兩個人來這裡見司寇丁勉,這兩人是韓國貴族,名叫劉維、陳召,韓國復國後,從其它地方趕回韓國,希望能恢復貴族利益。
而張良實行商君之法,讓所有原貴族夢想化為泡影,只能像普通民眾那樣老老實實幹活,劉維、陳召對張良甚是憎恨。
原本在韓國經商的商人,無法再從商,不願意留在韓國農耕或在作坊幹活的,都遷徙到其它國家繼續經商。
陳召道:“丁大人,扳倒權臣張良,就有勞你了。”
劉維道:“一日不除掉張良,我等就永無出頭之日。”
丁勉道:“陛下也不滿張良獨斷專行,本官自會全力助陛下解決張良。”
他同樣是韓國貴族,本身有些才能,才當上了司寇這個重要官職。張良實行商君之法,他對此強烈抗拒,只是張良大權在握,精明的他沒有正面反對,裝著對張良惟命是從。
丁勉道:“你們可見見韓信,爭取把他拉到這邊來,如若他也反對張良,我們勝算更大。”
——————————
丞相府,張良跟家人一起吃飯。
張良有一子一女。
兒子張不疑,年方五歲,女兒只有三歲。
張夫人臉上有憂色,道:“良人,妾身聽聞,有許多人反對你。商君之法不是不好,只是太得罪人。”
他想到商鞅、吳起搞變法的下場,更是擔心。
張良嘆了一口氣,說道:“只有商君之法,才能使韓國強大。為了韓國,為夫九死無悔。”
再看了一下兒子女兒,目光又移向夫人,說道:“夫人勿憂,為夫自有辦法,讓家人無憂。”
為了韓國,他可以萬死不辭,但不希望連累家人。
晚上,書房。
張良在看著地圖,這是秦國地形圖,是在原秦地官員中繳獲的。
他在尋思著如何才能滅秦。
為了滅秦,他說服趙國、齊國,三國一起聯合匈奴。
如今,已經成功聯合匈奴,張良要做的有兩件事。
其一,是壯大韓國,實行商君之法是最重要手段,目前已略有成效;
其二,是滅秦,尋找能在三國共同出兵、再加上匈奴配合的情況下滅秦之法。
張良仔細看著秦國地圖,東邊有函谷關、武關、黃河防線,北面和西北面有長城作為屏障。
秦國之地利實在太明顯了,該如何攻入關中?這是棘手問題。
第二天,劉維、陳召找到了韓王信,勸說韓王信一同對付張良。
對於張良這個人,韓王信很矛盾,他是支援商君之法,的確能壯大韓國,但對於張良掌控大權又有些意見。
韓王信並沒有答應劉維、陳召,也沒有告密。
他認為,要是除掉張良,有利有弊,權衡之後決定不參與其中,只管做好自身事務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