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第二百二十六章:四位知府(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六章:四位知府(上) (2 / 2)

還沒看出來。

看不到那就需要鍛鍊,需要切實的從基層操練起來。

“這一期國家公考,計劃招錄一千三百六十七人,而實際招錄一千五百四十四人。”

七天的時間一晃而過,魏稟坤就捏著入選的名單來找駱永勝彙報,目的是這多出的小兩百人要不要剔除掉。

如果需要剔除,那麼就需要駱永勝來親自勾消名額。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實際招錄比計劃招錄多的情況呢。

這是因為作為審卷的幾人不可能在審卷的過程中實時通氣,說自己這邊招錄了多少人,大傢伙都是一邊審卷一邊就確定哪些人入選、哪些人沒有入選。

最後一匯總,可不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要是按照後世考試那種,搬出分數制來核數,按照分數排列,比如計劃招錄一千三百六十七人,那就把前一千三百六十七名全部錄取下來。

這倒是省心,可萬一水平都是一塌糊塗呢。

都考個十幾二十分,亂蘿蔔堆裡倒是排第一,拎出來也沒法做菜上桌啊。

要都是這種水平的官,駱永勝寧可著一個都不要。

不設分數線只憑個人來判斷水平是否配得上錄取,當然也有很大的壞處,不僅浪費精力也更容易使審卷人獲得謀私、主觀評斷的特權。

所以若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數制度顯然更合理。

但那要等到全民教育普及後才適合。

若是這次參加國考的不是一萬多人,而是十幾萬人、幾十萬人的話,或者等有朝一日,這個國家有上千萬人都會讀書識字,那駱永勝絕對會把試卷分數制度推出來。

大浪淘沙一定能篩出金子來。

他現在是怕基數少,別一個金子沒篩不出來搞出一堆爛泥。

硬往牆上糊,害民又誤國。

“既然才多了不到兩百人,那也就別勾銷了,江西的官員空額雖然補夠了數,但咱們還有湖北湖南呢,派過去先練著,明年湖南湖北就會開省考、將來咱們大楚一經擴張置轄也會更多,現在多兩百人,將來說不準都會少上萬人。”

駱永勝交代下來,順手在這份名單上將鬱金、沈曾、晏殊、范仲淹四個人的名字圈了起來。

“這四個人的試卷答的最好,算是理論知識水平還可以,接下來就是看政務的實踐能力了,挑四個府出來,先從知府開始練。”

知府,相當於後世的地級市一、二、三、四把手全兼,這個起點可謂是相當之高。

按說這種安排確實猛了點,給個縣令不行嗎?

問題就出在這了。

現在的駱楚政權,到處都是崗位空缺。

別說府一級了,中央幾個部院尚書還空著呢,都是駱永勝自己一肩挑。

如那褚季,他是禮部尚書兼江西布政使兼南昌知府。

就差再兼任南昌府庫倉儲管理員了。

四十幾個縣中空了三十多個縣沒有縣令,都是君衛隊成員暫時性負責治安問題順帶著無為而治。

這次招錄的考生,可以說起步就是正縣或者副縣級,再不濟的也是一縣八科某一科的主官。

而這四位成績最突出的,給個知府就不算過分了。

很多朝代草創之初,十幾歲的省級主官都不勝列舉、數不勝數。

若不是駱永勝打算鍛鍊一下,將來好委以重任,那是說什麼都得留在中央。

先從尚書幹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