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人,敵軍退了!”
“退了?”
孟青雲不解道,“是後撤紮營,還是退兵?”
“是退兵!”
“為何退兵?”
孟青雲皺眉思忖,然後快速從衙門出來,縱馬奔到城下,飛奔城樓,拿起望遠鏡遠眺。
視野中早無輝軍蹤影,只有地面上駐紮過的痕跡,標誌著他們曾經來過。
奇怪。
這仗打得好好的,敵軍為何突然撤退?
是黎昊下令退兵,是夏侯豹嗅到危險,還是他們想玩什麼陰謀詭計?
“多派斥候,弄清楚敵軍撤退的原因。”
“是!”
一會兒百餘斥候出城,四散飛奔。
半日後,斥候陸續歸來稟報,敵軍有序撤退,走到峪陵道,又兵分三路撤退,夏侯豹回東郡,李鐵生回西郡,竇遷回中郡······似乎是各自回各家。
其餘斥候還在打探,後續會有稟報。
咦?
怎麼有種一拍兩散的感覺?
按理說沒有聖旨,夏侯豹沒理由也不敢撤軍······難道敵人內部出現了紛爭?或者夏侯豹的狗鼻子嗅到了危險?
可惜啊!
若是嵩州城再能拖住敵人十天,就能把他們徹底消滅。
這些輝軍命真大!
孟青雲此刻不知道是他派的伏兵沒有躲好,露餡了,才導致夏侯豹匆忙撤軍儲存實力。
不過不管怎麼說,只要敵人起內訌,也是大宇之福。
“從此後輝朝內部紛爭會越來越多,大宇就是漁翁······”
眾將聽到孟青雲的話心情振奮,卻不知道他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
“輝軍無功而返,此後君臣必有猜忌,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卻毫無建樹,黎昊心中肯定不爽,必然對手握重兵的幾個郡主有所防範和忌憚,久而久之,這些郡主也會心生不滿······”
對啊!
輝朝本五郡,現已變成四郡,南郡劉彤已反,只有夏侯豹和李鐵生擁護黎昊,如果小皇帝對此二人猜忌,勢必會引起二人不滿。
這樣發展下去,輝朝內部便成為兩張皮,君臣相互陽奉陰違,或許還會造成水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