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過後,朝堂開始正常運轉,官員們開始坐班,孟青雲也該去霖州了。
走之前他專門去見盛禎,將最近局勢和一些見解反饋給他。
外夷亡我之心不死。
輝國現在相對安靜,像一個被揍後學乖的孩子,如果你認為是這樣,那就大錯特錯了。
恰恰這就是劉戚迷惑大宇的假象。
輝寇睚眥必報,吃了這麼大虧,必然是要追回來。
青鹽不再是輝國的龍頭產業,關閉榷場後他們的好多貨物堆積成山,在加上拒贈歲幣,輝國經濟極速衰敗,這是劉戚不願看到的。
他要走出困境只有戰爭一途,而且只有戰勝,才能迫使大宇答應開放榷場和贈幣等一系列政策。
可以說戰爭是劉戚走出困境的唯一辦法,被迫也罷,主動也好,他都不會等著輝國衰敗。
所以,宇輝的第二次戰爭不可避免,所幸大宇把霖州防禦佈置好,走在戰爭的前面。
然而,毅國的參與會影響這場戰爭的走向。
因為劉戚自知和大宇打起來佔不到多少便宜,就會拉弄毅國入夥,這樣他們的勝率就會增大。
毅使和輝使勾結在一起就是先兆,這種跡象表明兩國高層已經達成某種共識,毅國很有可能扮演攪屎棍的角色。
國和國之間的博弈均為利益,大宇和毅國沒有撕破臉,毅國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大,小部騷擾聲援輝國卻有可能,所以大宇在對待毅國的問題上既要慎重,又要膽大,張馳結合,不卑不亢。
毅國想要的利益不外乎增加歲幣,咱們就滿足他的要求,歲幣增加,毅國絕對會偃旗息鼓。
反正現在不給輝國贈幣,把一部分給了毅國,大宇也不虧。
穩住毅國,全力對付輝國,現在大宇沒有兩線作戰的能力。
毅國與輝國合作,有一個原因是擔心大宇強大,會影響他們老大的位置,此次合作也有試探的目的。
我朝同意增幣,他們的擔心會減弱,武力參戰的可能性就會大減······當然這些話孟青雲也告訴了孔德,並交給他好多應對外使的方法。
鴻臚寺是對付外使的第一道關口,必須要嚴格把關。
把這些事交代完之後,孟青雲率領李青峰等人疾馳霖州,帶去的還有他經過不斷檢驗的顯微鏡和連弩。
······
第一次獨領軍務,計文軒分外吃力,但他硬是用辛苦換來成果,再加上廖彥文輔佐,霖州軍務與孟青雲在的時候沒有多大區別。
只一戰,他就被孟青雲折服,以後一直隨著孟青雲的節奏,和廖彥文成為孟青雲的左膀右臂。
此刻,計文軒正在府衙院內看著兒子計逡在練武。
計逡是計文軒撿來的小乞丐,雖有十四歲,卻很有韌勁,練武不把自己累趴下,不會停止。
他一直跟在特種兵隊伍中,計文軒雖沒有給他制定任務,但他卻死命的練。
幾個月下來,他還真有點特種兵的模樣了。
有了兒子,就會有家的感覺。
計文軒越發勤勞,總覺得男兒應該幹一番事業出來,不然愧對子孫。
雖然他是個太監,卻也是個赳赳男兒。
“監軍,邊境線附近,敵斥候一直在窺視,時而小股越境,時而大股集結······”
“狗改不了吃屎!”
計文軒恨嘟嘟說了一句,然後對送訊息的斥候道,“再去打探,密切注意敵人動向,同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是,監軍!”
斥候走後,計文軒轉身進了值房,然後對隨從道:“你去找廖知州,有要事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