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太極殿,孟青雲見只有盛楨和太子,也很驚訝。
議事不應該有重臣參加麼?
君臣禮畢,盛楨擺擺手,汪忠退出大殿。
殿內只有三人,孟青雲恍然明白,這是獨自問策,留著太子是為增長其見識,旨在培養。
盛禎賜坐、賜茶,君臣閒聊數句,盛楨便直入主題。
“孟卿,你在霖州戍邊數月,對霖州的防禦和建設有較大改動,朕想詳細聽聽••••••”
這也是孟青雲必須給盛禎詳細講的事。
幸虧孟青雲是文官,若是武官做出這樣大的改動,必然會引起一片恐慌。
一個聲調就會在朝堂響起。
他想幹啥?
就算把霖州防禦修建的密不透風,敵人寸步難行,也有藩鎮死灰復燃的嫌疑。
孟青雲清楚,盛楨不是在懷疑自己,而是想詳細瞭解霖州新的佈防計劃。
“陛下,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之根本,回看我朝百年史可知,外夷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在鷹視狼顧••••••”
先從國際局勢談起。
“輝國就是匹惡狼,他們毫無信義可言,臉上的憨厚相都是假面具,隨時會扯下面具,竄進宇境兇狠地撕咬,輝朝歷代帝王均如此,臣認為朝廷應吸取教訓,引以為戒••••••血淋淋的教訓就是最直接、最寶貴的經驗,是挫敗敵人的最有效的法寶。”
“別看輝國這次大敗,別看他們覥著臉來認錯,其實他們在總結失敗經驗,暗中攢聚力量,在為發動新一輪侵略謀劃。敵人在求變,我們若還以不變應萬變,那••••••吃虧的還是我們••••••”
孟青雲說得客氣,把固步自封說成以不變應萬變,不過盛楨父子卻聽出了其中含義。
有些東西不改變,只會成為大宇朝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宇輝兩國的局勢說清楚,自然而然地說到練兵。
既然戰爭避免不了,那練兵便勢在必行。
精兵才能打勝仗。
“霖州一戰,臣看到了大宇軍的一些不利於戰爭的政策,比如軍中等級制度森嚴••••••上級故意犯錯,下屬不可告狀,故而造成軍中官員貪墨成風,搶功成性••••••若是和平時期,這事或許引發不了大事,但若在戰爭時期••••••可會釀成大錯。因此臣再次懇請陛下同意取締霖州軍中等級制度••••••”
這事孟青雲早上過奏摺,盛楨也有批覆,一切以霖州實情為準,便宜行事。
可以說孟青雲在霖州取消等級制度,盛楨是默許的,但若是讓盛楨下令取消,還是有障礙。
皇帝的通病就是疑心重。
等級制度延續了百年,目的就是為了軍隊的穩定。
試想一個貪婪殘忍的將軍,若是他造反,部眾誰願跟隨。
就算強逼,也是身在賊營,心向大宇,隨時做好倒戈的準備。
若是突然取消••••••萬事都有兩面性,盛楨拿不定主意,便模稜兩可道:“此事孟卿就依以前的去做,有朕的金牌,便宜行事即可!”
孟青雲想想也是,霖州有戰爭,暫時取消軍中等級制度尚可,若是正式下旨,或許會適得其反。
斷了別人財路,他又會成為眾矢之的。
有些事他終究會去做,但不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