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皇帝權大到極點,富貴到極點,在世俗眼裡,皇帝便是世界上最好的職業。
所以便有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幻想。
其實,天下最難做的職業,莫過於當皇帝。
而做一個好皇帝,又是難上加難。
這種感受不立志當好皇帝的帝王,絕不會明白其中滋味。
盛楨最解其中味。
年少時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大將軍,率大軍北伐滅毅,西征滅輝,南下渡海滅晉••••••讓所有垂涎大宇的敵國都領教大宇朝的強大。
四海臣服,萬國來朝。
當太子後,他的夢想變為做一個好皇帝,帶著大宇邁向民富國強,成為當世最強大的國家。
至於朝堂的那些奸佞和不合理的舊制度,等他繼位,都會大刀闊斧砍了。
真正坐上龍椅他才清楚,這一切都是幻想。
奸佞不能隨便砍,不合理的制度更是不能砍。
他明白了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自己以前眼中的奸佞,成為他制衡朝堂的一種手段,以便維持皇權高高在上。
而舊制度,則在維持著大多數官員的利益,若是改變,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對聲。
包括皇親國戚,他們的聲音還不小。
他親身經歷過。
登基五年後,盛楨曾讓秦翰主持變法,誰知卻陷入泥塘,濺起一塘洪水。
秦翰引咎辭職,盛楨也被洪水嗆得身心疲憊。
變法不到一年,無疾而終。
當然,如果把這個職業當成副業,皇帝當得確實會很輕鬆,但那就會成為遺臭萬年的昏君。
不為百姓著想,他當這個皇帝幹啥。
尤其現在,大宇大勝,他為百姓考慮,還得原諒輝國的入侵行為。
兩國再若大戰,毅國就會得漁翁之利。
盛楨勉強同意和談。
當然這次和談,作為勝利者的大宇,不會像以前那樣處處被動,處處讓步。
劉戚心裡明白,此次和談不會有什麼進展。
他的最低目標就是恢復兩國外交關係。
說實話這一戰,讓輝朝元氣大傷,必須和大宇交好,透過貿易,恢復輝朝國力。
他派劉元來就是投石問路,低頭認錯表態度,爭取恢復外交關係後,慢慢恢復以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