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既是一場打破束縛民眾的桎梏,把他們從原來固定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去創造更多的價值的行動,也是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均衡利益分配的運動。大宇的改革需要步步為營,而且需要與去年的革新銜接,所以改革的重點還是要放在民生上。
大宇朝束縛百姓發展的弊政太多,其中一項便是私營手工業受限制。
這是由大宇的經濟基礎決定的。
雖然朝廷重農也重商,但大宇朝在骨子裡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朝廷有這樣的經濟政策,也有他們擔心的地方。
比如過多的農業人口流向手工業,危機財政收入和社會穩定。
果然孟青雲提出革新手工業制度後,重臣反對聲迭起,最大的疑慮便是農業人口流失。
這不是問題。
把經濟搞起來才是重點。
孟青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開放私營手工業,不僅不會造成農業人口流水,反而是對商業和農業的互補。
農業上除了在增產著手,還要鼓勵百姓留出一定量的土地種植經濟作物,搞養殖業等產業。
手工作坊又能收購這些經濟作物,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迴圈,同時又促進商業繁榮······
又舉例又論述,說動了重臣,大家都同意開放私營手工業,但守舊的大臣還是小心翼翼加了一條,百姓不能因之荒廢土地。
私營手工業開放後,手工作坊如雨後春筍,各類作坊迅速林立在鄉村和城市間。
磨坊、油坊、機坊、紙坊、醬坊、彈棉花坊、糖坊、木作、漆作、食品加工、皮革製造、毛皮加工、印染、罐頭製造、紡織、陶瓷等,把大宇經濟推上一個新臺階。
······
二月,在京城外二十里的兩處空地上,開始著手修建兩座劃時代的大型工廠。
龍城水泥廠和龍城鋼鐵廠。
這是官營工業。
青陽子成為第一任鋼鐵廠廠長。
同時鼓勵農業和手工業發展,孟青雲建議鹽鐵局稍微放寬政策,允許私人鍊鋼鐵,但必須和官方有合作契約。
因為各行各業都需要鐵,如果鋼鐵一直官控,會造成很多麻煩,尤其百姓打造農具一點也不方便。
這在能控制範圍之內,盛騰自然同意。
······
看\一品寒門\就\記\住\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