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宇軍渡過北良海,李友就派出使者談判,只要宇軍不動,他滅了李德康,會重酬。
領軍主帥計尚文卻堅決不答應。
李友沒辦法,只能兩線作戰。
但他們低估了宇軍的強大,這次他們不僅有騎兵,還有大炮。
一路勢如破竹,十餘天就將李友的大半城池奪下,而佔據的城池中,大宇軍不斷宣傳,南晉皇帝求救,他們是奉大宇皇帝之命,討伐反賊李友,解救晉國百姓出水火之中······每佔領一城,必召集百姓指認那些大奸大惡之輩,當場處死。
然後讓百姓代表推選官員管理城池,這樣以來,大宇軍只留下少量軍隊就能控制所佔領的城池。
計尚文不急不躁,把李友的主力擠在宇軍和南晉軍包夾當中後,突然修整,望著雙方打死打活無動於衷。
······
李德康終於有了笑臉。
大宇救援,讓李友背腹受敵,眼見叛逆大勢已去,大宇軍卻修整。
李德康知道,大宇軍想要犒勞。
他派人押送糧草和犒軍物資過去,心中開始後悔當初的決定。
滅了李友,大片土地都要贈送給大宇麼?
不甘心啊!
他開始琢磨如何毀約。
“陛下,有一支船隊請求登陸,尋求庇護,他們說是萌託羅島的陳載國······”
聽到稟報,李德康一愣道:“萌託羅國?哦,對了,陳載國殺了國王,奪了王位,可他來我朝求庇護?這是為何?”
“陛下,臣現在想通了。”
王純恍然大悟道,“大宇說是水陸兩路支援我朝,可到現在為什麼沒有見到水軍?這就是孟青雲的計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打著援助的幌子,出其不意攻擊了萌託羅島······有人說這個陳載國就是陳朝後裔,現在看來果然如此,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以前王純是副宰相,一直被李友壓制,李友反叛後,他成為宰相,也過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日子。
真愜意啊!
他這麼一說,其餘大臣恍然大悟。
“怪不得呢?我說怎麼不見水軍的面,原來孟青雲率軍攻打萌託羅國去了,對了,我記起來一件事······”
李和頓悟道,“陳載國派一個叫康康岸的人在龍城搞陰謀,欲立儀王為皇帝,結果被孟青雲粉碎,陳載國的事情一定是他招供的。大宇新君知道有陳載國這號人物,必然要清剿,看來孟青雲得手了,不然陳載國也不可能孤身求庇護······”
李和來到鳳凰城就再沒有回去,他喊著要與京都共存亡,不僅如此,他還捐獻了數十萬貫,支援李德康平叛。
李德康很感激,立刻封李和為親王。
此刻聽到李和這麼說,眾臣都明白了,紛紛進言。
“陛下,萬萬不可讓陳載國來,這是禍事!”
“大宇軍援助我朝,我們把他們的敵人收留,就是不義!”
“如果孟青雲翻臉,幫助李友打我們就不好辦了!”
“以臣之見,還是把陳載國抓起來,送給大宇,也是兩國友誼的見證!”
“······”
李德康沉思片刻道:“傳榮元上殿!”
榮元是鳳凰城殿帥,也是李德康信得過的將軍,抓捕陳載國事關重大,他必須派親信去。
“臣拜見陛下!”
“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