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南晉一直在打內戰。
原因是宰相李友與萌託羅國勾結,意圖篡奪皇位的事被李德康知道了,他派兵去擒拿李友,結果有人洩密,李友逃走。
李德康大怒,以前他還將信將疑,想抓住李友好好審問一番,李友一逃跑他算明白了,做賊心虛。
篡位實錘了!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李德康立刻命令將李友一家斬首,並全國發通告緝拿李友及他的同黨。
然李德康小瞧了李友,他為相多年,黨羽萬千,尤其他的長子李威擁有兵權,乃一方諸侯,等他逃到李威處,揮臂一呼,隨者眾多,遂舉兵討無道昏君。
李德康為一時之怒後悔,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派兵去清剿叛亂。
李威雖是孟青雲手下敗將,但矬子裡面拔將軍,在南晉他算頗為知兵,一連兩次大敗朝廷軍隊,還俘虜好些兵將,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緊接著李威率兵猛攻猛打,打下晉國大半疆土,現在呈南北割據之勢,大有打到京都取而代之的趨勢。
李德康不得不向大宇求救,然連連寫四封信,宇皇才勉強答應。
李德康欣喜若狂,良久卻不見大宇一兵一卒,再三催問,得到的都是正在籌備兵馬糧草。
明顯在拖延。
看來自己的許諾,宇皇不動心。
李德康把北良林旁邊的城池送給大宇,本意是讓大宇軍自己去打,搶了李友的地盤,就是給自己解圍,誰知大宇朝卻不動心······那就把承諾加大。
李德康又把李友佔領的許多城池也給了大宇朝。
並非是李德康賣地不心疼,而是李賊勢大,若是沒有援兵,遲早會被他打到京城。
李友聽到大宇答應出援兵的訊息,加快了進攻節奏,只要提前一步拿下京都,將李德康捉拿,自己登基稱帝,李德康的承諾就是廢紙。
於是南晉內戰打得十分激烈。
立春後,李德康的地盤又縮小了一半,他感到大勢已去的時候,李和突然從大宇來到他身邊。
李和告訴李德康,大宇朝已經出兵援助,水陸兩路全力支援。
陸軍已過北良林與賊軍交火,水軍還在路上,領軍大帥是孟青雲。
李和特意交代,孟帥說了,讓李德康全力迎擊,三路包夾,一舉消滅李友賊軍。
聽到是大宇戰神孟青雲掛帥,李德康大喜,立刻組織對軍對反攻,果然賊軍很快將防線後縮。
哈哈!
他們屁股被大宇軍捅了,不得不緊縮防線。
李友,你的死期到了。
······
海面上,戰船一望無際。
春季的海風並不柔和,吹在臉上還有些微微刺痛,卻無法阻擋將士們的熱情,他們在甲板上打鬧,有人在甲板上摔跤,摔得鼻青臉腫,兀自笑鬧。
他們太開心,終於可以出海立功了。
他們是步兵,為了今日他們可是坐了一個冬季的船,他們暈過,嘔吐過,甚至尿過,但一個冬季的適應性訓練下來,他們成為戰艦上合格的步兵。
在船上不再吐,不再暈,不再尿,如履平地算不上,透過跳板上下船卻很自如,站在行駛的船上射箭也有準頭,唯獨就是游泳還不會。
當然也有愛好游泳的戰士,他們在閒時間學,現在也遊的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