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瞠目結舌。
孟青雲也太跳脫了。
剛剛還一副要血戰到底的架勢,轉眼就說要化干戈為玉帛,用和平方式解決邊關爭紛。
和平解決?
扯淡去吧!
殺了輝國那麼多人,劉戚會是饒爺爺的孫子?
和平解決的後果,往往是大宇低頭,賠款了事。
這是屈辱,與孟青雲先前的人設格格不入。
明顯是說一套,做一套。
好多官員露出鄙視的目光。
魯子騫疑惑道:“孟翰林,輝國吃了這麼大虧,劉戚會選擇和平解決爭紛?”
戰爭一起,樞密院就得忙前忙後,和平自然好,但也是一廂情願的事。
劉戚若不同意,說多少都是白搭。
“會!”
孟青雲回答的很徹底,“比起我朝,輝國更需要和平,因為劉戚不想打這一仗!”
你這麼有把握?
在一片遲疑聲中,孟青雲娓娓道,“以輝人的秉性,若是報復,早就殺過界了,何必做脫褲子放屁的事,偏要提兵巡邊!”
“這就說明,他們不想打這一仗,邊關糾紛只是輝國政權鬥爭的產物。”
“夏侯豹是隻老狐狸,沒有朝廷軍令,他不可能率大軍入侵,那樣只會讓他跌入深淵。而劉戚也是隻老狐狸,他不會發軍令留下把柄,現在劉戚和夏侯豹相互扯皮,東郡兵只能在邊關徘徊。”
似乎有道理。
但和平的事需要談判桌上解決,哪國先開口提和平,談判中便成理虧一方,自然得在某些地方做出讓步。
這局勢似乎對大宇不利。
有官員很憤青道:“和平解決,我朝也不讓半步!”
“誰說我朝要讓步?”
孟青雲道,“邊關爭紛,始作俑者是輝國,他們理虧,應該是他們求我朝用和平方式解決邊關爭紛,我朝憑什麼讓步?”
呀?
你讓輝國讓步?
這群豺狼見不到腥絕不會鬆口。
百官議論紛紛,舉出歷史中的例子,不斷否定孟青雲的判斷。
“諸位大人,不必擔心,只要我朝給輝國施加壓力,他們立馬會主動提出和平解決方案,還得屁顛屁顛道歉!”
你在做夢吧?
鴻臚寺透過外交施加的壓力還少嗎,哪次輝人當回事過。
年輕人閱歷不足,不瞭解豺狼貪婪的本性。
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孟青雲的話又引起一片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