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雲緩緩道,“青鹽是輝國拳頭產品,國內外都是香餑餑,約佔輝國經濟收入的十分之一,如果大宇精鹽佔據食鹽國際市場,便是抽去輝國一根筋。”
“大宇精鹽價格低,幾乎是青鹽的一半,而且質量上乘,競爭中有很大優勢,如果我朝加大出口量,輝國將會迅速失去國際市場。”
這是一個大市場。
精鹽流通國外,大宇有一筆不菲收入,同時將輝國青鹽踢出市場,還能穩據國際鰲頭,確實前景一片光明。
盛楨等人面露喜悅,似乎看到輝國青鹽爛大街的景象。
“其實這不算要命,輝國青鹽不出口,還可以自產自銷,經濟還能維繫,然而,若是輝國國內也吃精鹽,不吃青鹽,那才是致命的!”
這似乎是個理想。
輝國不傻,他怎麼可能自掘墳墓。
精鹽雖便宜,但他肯定不進口精鹽,也限制精鹽在國內售賣。
盛楨等人搖搖頭,不過見孟青雲說得自信滿滿,似乎有可行方案,便問道:“輝國定牴觸精鹽,這操作似乎難度太大!”
“很簡單!”
孟青雲壞壞笑道,“我朝以更低的價格,派人走私,把精鹽透過輝國私鹽販子,悄無聲息走私到輝國??????”
話語戛然而止。
留給大夥腦補。
咦?
這事有點陰,雖失君子之風,但對輝國來說,卻是強力打擊。
“孟卿,具體怎麼做?”
盛楨清楚,孟青雲不會空談,一旦有了對策,至少有個粗略腹稿。
孟青雲道:“做這種事,鹽鐵司的人最好不要出面,這很容易留下把柄,而且他們也不認識輝國私鹽販子。”
這很有必要。
如果輝國發現貓膩,可以推乾淨。
“走私需要一幫專業人員,他們懂其中行行道道,而且得路數多,人緣廣,因而此人最好是大鹽梟。朝廷如果能招安一個大鹽梟,這事便變得非常簡單。”
好主意啊!
以前的鹽梟是把鹽倒騰到大宇販賣,置換身份後把精鹽倒騰到輝國。
鹽梟還是那個鹽梟,危害卻嫁接到敵國。
好一個李代桃僵之計。
孟青雲接著道:“輝國內部貌合神離,我們正好抓住這個漏洞,先在東南兩郡走私精鹽,然後慢慢滲透。利
益面前,輝國鹽梟絕對會鋌而走險,幾年後輝國想禁我朝精鹽也沒辦法了,百姓已經習慣了廉價精鹽,禁就是矛盾。”
君臣逐漸活絡起來。
眼中都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對待敵人就應該狠一點。
“陛下,武德司牢房中正好有這樣一個死囚!”
石大丙突然道,“他就是大鹽梟胡雄,江湖人稱胡七,他路子廣,和好幾國鹽梟都有交往,胡七正適合這個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