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黎昊和宰相兼大將軍劉戚密談。
“大宇此舉欺朕太甚,朕已忍無可忍,決定出兵教訓大宇一番,大將軍可願率兵出征,把恥辱送給大宇?”
大宇就是肥羊,發動戰爭就是宰肥羊。
既能展現劉戚的文治武功,提升他的地位,又有實惠,何樂而不為呢。
但現在不是好機會。
劉戚還沒有完全掌控朝政,貿然發動戰爭,如果敗了,小皇帝就會在背後搞陰謀奪權。
自古權臣失權,死相都很慘。
“陛下,臣覺得為一個女人發動戰爭,將國家置於血與火中極為不智。大宇雖武力差,但他們地域廣闊,人多錢糧多,拖都把我朝拖垮了。而且一旦戰爭起來,大宇就會拒絕贈送歲幣,對我朝又是一個大損失••••••”
劉戚誇誇其談,例舉許多不利於輝國的例項,就為不率兵出征。
攘外必先安內。
等大權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再率兵去宰肥羊。
君臣離心,各安鬼胎。
“以大將軍之意該如何?”
“回書譴責,大宇定會就範!”
敢拒絕和親,他還怕你譴責?
棒槌!
黎昊雖不屑,還是很順從劉戚之意,回書強烈譴責。
發喪結束後,輝皇的譴責書來了。
書中除了強烈譴責外,還包含出兵的威脅。
盛楨再次召集重臣商議。
孟青雲出主意說,公主喪母,要守孝三年,暫時不談婚論嫁。
自古兒子守孝,那有女兒守孝的道理。
這主意就是對輝國的不屑。
輝皇討要說法,我就給你個說法。
至於你說這個說法不成立。
我覺得成立就行,管你作甚。
本來輝國若趁機和大宇談判,還能討要點補償。
他這麼一鬧,直接將和親的日子推後了三年。
三年後,大宇仍能耍賴。
輝國吃了啞巴虧,但也沒辦法。
現在真不是開戰的時候。
孟青雲抽空去了趟卓明遠家,近視鏡沒有做好。
他又給指導一番。
說實話孟青雲也是半瓶水叮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