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一品寒門> 第176章 一碗水端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6章 一碗水端平 (1 / 3)

二既然能做為一個題目,說明二就是一個詞,能夠獨立斷句。

在這個沒有標點符號的時代,斷句尤其重要,否則就會就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意思。

孟青雲大腦飛速運轉,少頃就搜尋到題目的出處。

題目出自《論語•顏淵篇》,其中一段話如下。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這段文字用白話說出來就是這樣。

魯哀公問有若說:“今年遭了饑荒,用度不足,怎麼辦?”有若回答說:“何不實行徹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稅呢?”哀公說:“現在收十分之二的稅,我還不足,怎能實行十分之一的稅法呢?”有若說:“百姓富足,君主怎麼會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跟誰去取得富足呢?”

這題目含有“關心民眾疾苦”的思想,是孔子“仁政”思想的一個側面,充分體現了儒家“以民為本”思想。

只要百姓富足了,國家就不可能貧窮。反之,老百姓一定民不聊生,國家經濟也就隨之衰退。

這是以“富民”為核心的經濟思想,同時說明陛下心繫民眾。

龍屁又得拍起來。

想清楚後,孟青雲下筆如有神助。

所有題的底稿寫完,孟青雲開始逐字逐句修改,直到自己覺得沒有瑕疵,才開始謄寫。

第三天,最後瀏覽一遍自己答的題目,孟青雲滿意的點點頭。

完美!

秦翰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份試卷絕對高分。

尤其“二”這一題,裡面夾雜不少後世思想,閱卷官肯定會給滿分。

鑼聲響起,考試結束。

出了貢院大門,展現在孟青雲眼前的是一片喟然長嘆。

大多考生沒有迅速離開直街,而是在門前三五成群,相互討論著試題。

垂頭喪氣者居多,鮮有春光燦爛的笑臉。

孟青雲低頭徑自走。

趕緊回家休息,養足精神準備明天的第二場才是重點,做什麼無用功。

孟青雲不提倡考完一門課就找人對答案。

倘若試題錯了,心情肯定不好,自然會影響心態,下一場壓力山大,所以不聞不問最好。

當然,試題對了心情暢快,但容易遭人白眼。

那些錯題的人不會給你好臉色。

裡外不是人,何必對答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