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聽從杜先生的教誨,不知道杜先生知道後會不會生氣?
哥不是不聽話,哥這是自信啊!
饒是孟青雲背的滾瓜爛熟,帖經題也寫了近一個時辰,等答完題,手都酸了。
活動手腕,免得滴墨汙卷。
第二題是墨義題。
這些題也出自四書五經,大多孟青雲做過,沒做過的也記在腦子裡,自然也是提筆就答,草稿根本沒必要打。
沒辦法,哥就是這麼自信!
第三題是試帖詩,題目是《馮婦攘臂從國人出》,要求寫五言六韻,平仄、韻腳都有規定。
孟青雲看到這個題目,不由笑了。
出題官太不厚道,這直接是把人往邪路上領。
此題出自《孟子》,是裡面不太起眼的一段,如果考生不知道這個故事,肯定會把馮婦想成美女,然後纖纖玉手,巾幗鬚眉等詞語便會出現在詩中。
其實馮婦是善於同猛虎搏鬥的勇士,是個大老爺們,就如同許夫人匕首一樣,許夫人也是個大老爺們的名字。
真不知道,古人為什麼要起這麼怪異的名字。
哎!
作詩還是有難度。
先休息一會兒,給肚子填充點再答。
二月的天有點冷,又穿著單衣,除一顆火熱的科舉心外,其他地方都是涼颼颼的。
考點免費提供開水,孟青雲就著開水吃餅子,身體總算熱乎了點。
幹正事要緊。
作詩。
孟青雲理解了杜先生講解的試帖詩應對技巧,不外乎就是注意格律,然後平仄韻律符合,順便歌功頌德。
前鼻音、後鼻音、聲母、韻母••••••學過漢語拼音就是好,找平仄韻律就是輕鬆,一會兒便在草稿紙上寫出一首詩。
修改是肯定要修改的,不然試帖詩會拖自己後腿。
再次揣摩這首詩,孟青雲覺得不妥,詩中“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諷刺意味太強,有點衝,閱卷官都是老朽,肯定不好這口。
思揣半晌,孟青雲決定以中庸之道寫詩,主旨變為勸誡: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規範自己的行為,千萬不可盲目行事!
這個主旨好,弘揚正能量,中規中矩,閱卷官也挑不出多少毛病,至少扣不了太多分。
經過反覆修改,孟青雲基本滿意了。
韻律沒問題,辭藻還也行,尤其最後拍皇帝龍屁的那一句,堪稱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