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時光總感到短暫。
不知不覺中帶來的果酒所剩無幾,孟青雲準備收拾攤落,率領大家繼續登高,前往蓮花寺進香。
杜茂才興致盎然,突然道:“青雲,今日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你不妨以重九日為題,作詩一首,如何?”
自從孟青雲將四書五經全部滾瓜爛熟後,杜茂才不再叫他孟掌櫃,而是直呼其名。
這是杜茂才打心底把二人關係拉近,像長輩對待晚輩一般。
雖然沒有正式拜師,但在杜茂才心中,早把孟青雲當成一個弟子,或者說當成一個子侄才合適。
“先生,我••••••”
孟青雲抓耳撓腮,想拒絕卻又找不出理由來,頓時不知所措。
對他來說,作詩實在是太難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此刻你定有感悟,抒發心情便是創作的開端。”
杜茂才循循善誘道,“萬事開頭難,我知道你作詩水平不高,但醜媳婦也得見公婆。作詩就要把想說的說出來,直述胸懷,毫無保留,大膽的吐露心聲!”
先生,你確定這是讓我作詩,而不是追女孩?
讓我用什麼來吐露心聲?
“啊!蓮花山,放眼望去全是石頭!”
這個不行!
孟青雲一急,腦中立刻出現一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孟青雲沒膽子念出來,出口成名篇,杜先生肯定驚得人設崩塌,不從山坡上滾下去才怪。
醞釀了半天,孟青雲紅著臉做出一首打油詩交差。
“蓮山慶重陽,舉杯心發慌。登高望家鄉,低頭思爹孃。”
杜茂才沒有評論。
作詩這種事,慢慢就會了,關鍵是要有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只要孟青雲時常把感悟吐露出來,久而久之,自然能出口成詩。
孟正雲等人只是識得幾個字,對於作詩他們一竅不通,孟青雲的打油詩好不好,他們沒辦法評價,但思念家人的大門卻被這首詩開啟。
在他們認為這就是名篇。
頓時掌聲雷動。
你們這是喝倒彩啊?
孟青雲的臉更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