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孟青雲不語,王永勝自問自答道:“讀書就是為了考上功名做官,這麼多讀書人,到頭來能有幾個做官?可話說回來,當官還不是為了養家麼,只不過體面些而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誰能理解掉落橋下無數冤魂的心情?我是沒有做官的命,所以準備效仿你,早點放棄學業,賺錢養家。”
孟青雲聽他把科舉說的跟過奈何橋一般,也是一樂道:“你準備幹些什麼?”
“跟你學廚藝,我要做大宇第一神廚!”
王永勝信誓旦旦,讓孟青雲想起他的前世,那時候他也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誓做全國第一廚師,但孟青雲明白,做全國第一廚師,他差十萬八千里。
做廚師和讀書一樣,得看靈性,沒有靈性的是伙伕,不是廚師。
做全國第一廚師比中狀元還難,要不然怎麼會把治大國和烹小鮮聯絡起來。
“永勝,你在家做過飯沒有?”
“從來沒有做過。”王永勝搖搖頭,信誓旦旦道,“我可以從頭學起,我會努力的!”
一張白紙,光有努力根本不夠,這路••••••似乎很遙遠。
孟青雲想了想道:“永勝,你有沒有興趣去學醫?我朝開國寒相曾經說過,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話被許多讀書人奉為信條,他們也覺得唯有良相和良醫才能造福天下,濟世救人,所以讀書人棄學後學醫的人居多。你苦學三五載,定能成為名醫。”
“老母時常臥病,學醫也是我的夙願,無奈學成需要時日漫長,解決不了我家現在的囧境。”
王永勝道,“父母供我讀書,家中負債累累,父親去服徭役,母親拗不過我,才同意我棄學經商。我也沒有經商經驗,若干其他生意怕賠個精光,所以我想先跟著你幹,積累經驗和資本,慢慢圖之!”
還行,是個穩妥的主,沒有被一時的激情衝昏頭腦,我先帶著他培養。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至於能不能上道,就看他的努力和造化了。
多豐滿的理想,在現實的鞭策下都會變得瘦骨嶙峋。
第二天的坊市內,王永勝豈止是笨手笨腳這麼簡單。
洗菜不會,和麵不會,模仿別人切個蘿蔔丁,差點把指頭切了,此刻王永勝才明白,百無一用是書生是真話。
王永勝沒有放棄。
他決定經商的那一刻起,就把穿長衫的榮耀放棄。
不會就學,直到學會為止。
任何一門學問都不收懶人,勤奮才是扣開成功人生的敲門磚。
他暗下決心,回家後一定要請教母親切菜等廚房技藝,並反覆練習,爭取短時期內跟上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開花,王永勝廢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完成從書生到伙伕的蛻變。
孟青雲清楚,不論王永勝如何努力,在廚師這個行業中都沒有他的立錐之地。
無奈,孟青雲只能安排他管賬。
這個無心之舉,卻讓孟青雲看到了王永勝的優點,他在管賬上有天分,稍加培養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賬房。
然而王永勝加減計算速度比較慢,孟青雲不由想起前世小學數學老師教授的速演算法,加法湊十,減法破十、平十。
雖然那是一百以內的速演算法,但領會貫通後,數位多也無所謂。
把這一套方法教給王永勝,他若領悟,將會被富戶搶著聘為賬房先生。
這日收攤後,孟青雲說:“永勝,你隨便出幾個加減法題,咱倆比一下計算速度。”
孟青雲說:“收藏快到碗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