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界任職到時之後,便被調回內地,此時正逢大理國率土歸降,楊劼便被朝廷委任到此地作為協忠大夫待了下來,這一待便是五年,如今楊劼不僅僅自己生活在了雲南,便是自己的妻子,兒女,還有他的父母也都搬到了威楚府內,至於他們家的產業,則委託給了職業經理人,每年只需要收分紅便可以了。
“是,屬下接令。”從傳令兵的手中接過軍牌和虎符以及命令文書,楊劼將手中的軍牌和虎符交給身旁的一位將領,此時在楊劼的身邊,威楚府大營的將領基本已經來齊了,從少將到少校,所有指揮官員都站在楊劼的身旁,呈眾星拱月的態勢。
楊劼將手中的命令文書開啟,只見上面寫著正侍大夫的命令,命令楊劼率領一萬大軍立刻從虛初進軍,繞道向西,隨後向南,過鎮遠城,切斷邊軍羅陀部與思摩部之間的聯絡,楊劼看過之後,說道:“命令我已接到,你現在便入城告知正侍大夫,下官立刻起兵從命,來啊,吩咐各級官員,立刻前來大帳議事。”
說著,整個大營便開始動了起來,有人召集士兵集合,有人則立刻開始收拾行李,而軍官們則匯聚到楊劼的大帳之中,開始商討出兵的具體事宜,一萬人的行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隨著現代軍隊的建立,其需要準備的東西就更多了。
後勤保障,軍火佩戴數目,醫療物資,軍醫配備這都需要底下的人一一去處理,除此之外,從虛初到鎮遠城之間又有很長的一段路,中間都是崇山峻嶺,如何做好偵查工作,這都需要時間,所以軍令上也沒有要求楊劼立刻出兵,而只是讓楊劼在兩天之內,務必派出軍隊,執行任務而已。
兩天之後,楊劼處理完身邊的一切事情之後,親自率領鎮南第七師一萬大軍,包括五千名火槍兵,三千名盾牌手,以及一千名炮手,一千名親軍,三百門火炮,向著虛初進發,而剩餘的一萬人,則由楊劼的副將率領,鎮守威楚府。
從威楚府前往虛初的道路還算好走,畢竟這裡是宋朝所能統治的地區,所以在以前,便修建起了可供兩輛馬車並行的道路,此時用來行軍,到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虛初沒有丟,這裡的安全性也比較高,在多方位的偵查下,這支軍隊並沒有遇到什麼麻煩事。
花了三天的時間,從威楚府走到虛初城,修整了一天的時間之後,大軍便正式開始進入敵人控制的領域,到這個時候,楊劼和整支軍隊的神經都開始緊繃起來了,所謂鎮遠城,其實並不是一座城池,而是步日部的首府所在,之所以被稱為是城,是因為步日部在黑齒十八部中,排名前三,擁有部眾多達四萬人,可供派遣之男丁,則為一萬三千人之多,是黑齒十八部中最為強悍的一個部落之一。
所以他們的這座第一大寨便被稱呼為城,擁有四千人眾,建立在普洱山上,地勢險要,高聳入雲,如同神城一般,易守難攻,而之所以被稱呼為鎮遠,則是原本步日部為了向朝廷表忠心,便把自己的山寨改名為鎮遠城,算是表示效忠的意思。
但這份忠心其實並不是步日部的本意,在宋朝官府的錯誤舉動之下,步日部的首領被激怒了,隨後在羅陀部和思摩部的攛掇下,便答應了黑齒十八部的要求,共同起兵反抗朝廷對於雲貴的統治,而此次楊劼出兵,便是為了截斷這三個部落之間的聯絡。
在黑齒十八部中,這三個部落的實力最為強大,也最為野蠻剽悍,且人口數量眾多,三大部落所擁有的軍隊數量,便有四萬之多,對於整個宋朝包圍網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若是再讓他們從內部穩定發力,根據參謀部的推測,這支軍隊必然會突破如今宋朝搭建起來的包圍網,到時候這些邊民進入平原,那麼該遭殃的就會是漢族的老百姓了。
所以朝廷為了阻止這一情況,便讓威楚府派出大軍,進攻鎮遠城,此時的鎮遠城,因為位於思摩部和羅陀部的正中心,是三大部落的共同的據點,所以便承擔起了中轉站的作用,只要宋朝控制住了這裡,憑藉鎮遠城的堅固和地理位置的重要,便能讓三大部落之間互相切斷聯絡,這樣一來,三大部落之間被鎮遠城所切斷,必然能夠使他們之間的指揮出現巨大的問題,這可以說是對邊民們十分致命的一招了。
但執行這個任務也有相當大的風險,畢竟崇山峻嶺之中,邊民們雖然在武器上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在地形上卻有著很大的優勢,他們生於斯,長於斯,自然對這片雨林的瞭解要遠遠超過宋朝人,更何況從這裡開始,便再也沒有開闊的官道讓人們走了,在來虛初的路上,士兵們或許還會嫌棄這裡的路難走,但從虛初再往裡走,人們便不由懷念起原本的道路來了。
這裡根本就沒有道路可言,只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在森林中蜿蜒崎嶇,隊伍根本無法鋪開,只能夠走一字長蛇陣,而最辛苦的無疑是炮兵了,即便有馱馬拉著這些火炮,但有些道路實在是太窄了,又或者是剛剛下過雨,地上的泥土是溼潤著的,一不小心,便陷入到了底下,眾人只能走上前去,幫著馬兒一起把大炮給扛出來,這一路上不可謂不辛苦。
但正因為如此,楊劼就更加不敢掉以輕心,一字長蛇陣,這種陣型尤其是在這蜿蜒曲折的山路之中,就更加的危險,所以幾乎每一時刻,楊劼都會派出大量的偵察兵,探查四周的情況,等確定安全之後,再開始行軍,這直接導致行軍的速度變得極慢。
楊劼本來都想放棄掉這些火炮,乾脆急行軍了,但後來楊劼還是放棄了這種做法,鎮遠城居高臨下,若是沒有了火炮,想要攻克下這座城池,是必然要付出巨大代價的,那麼到時候,楊劼又憑什麼守住這座城池呢,若是攻下之後便被敵人奪走了,那麼除了損失這一萬名精兵之後,再也不會獲得任何的好處。
而除此之外,沒有了火炮能不能攻下來也說不定呢,所以最終楊劼還是帶上了這些火炮,此時的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前線的將領們身上,希望他們能夠多支撐一會,頂住敵人的攻勢,不讓陣線被過早的攻破,除此之外,他也別無他途。
其實按照宋朝原本的戰略,是根本沒有攻佔鎮遠城的想法的,但誰能想到這些邊民竟然這麼張狂和衝動,將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一處,悍不畏死的進行衝鋒,顯然這幾年的時間他們確實在漢人那邊收購了氣,這讓他們此刻全部爆發了出來,他們就是想要讓漢人知道,他們這些邊民並不是只會唯唯應諾的人,他們是九黎蚩尤的後代,是戰神的子民,再加上他們本身就不是什麼純良的善人,對於他們來說,唯有力量才能夠讓他們屈服,只有屈服之後,才能說教化,才能說融合,所以此刻的他們,可以說是將所有的力量都開發出來進行攻擊了。
邊民們的這種變化是參謀部所沒有想到的,不過對此,參謀部也立刻制定了其他的計劃,已遏制邊民們的舉動,而楊劼的這一步,便是計劃的一部分,既然邊民們將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到了前線去,那麼後方必定空虛,在這個時候,攻佔鎮遠城便成為了一件有希望的事情,若是能夠做成,那麼不僅僅可以切斷三大部落之間的聯絡,還能保證後續從西部來的掃蕩部隊,可以不用面臨幾大部落之間的聯合,可以一個個的進行掃除,這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所以楊劼也正是因為事關重大,正侍大夫才會點名要讓他親自率軍,完成這項任務,且派出了一萬大軍。
要知道威楚府乃是前線總指揮部大營,必須要有重兵把守,以防止出現不測,在宋朝主帥若是戰死疆場,這是巨大的侮辱,整支軍隊所有將領只要還活著的,都會受到十分嚴厲的懲罰,而楊劼卻依舊來了,這足以代表,這次任務的重要性。
在這一路上,楊劼都十分的小心謹慎,中間也碰到過不少次突襲和攻防戰,但邊民中的少壯大量已經被送往了前線,所以即便有人來襲擾他們,也不過是幾百人的規模而已,在宋朝的小心應對之下,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但到後來,這些邊民們便想出了一些新的辦法,其中最為惡毒的一招,便是下蠱。
刀劍在戰場上,因為早有預料,所以楊劼自然也多有佈置,一般來說不會出太大的問題,畢竟刀劍雖然無眼,但畢竟有型,且作為一個軍人對於刀劍,總還是熟悉的,既然知道它是何物,自然也知道它的優缺點,所以還能應對,但對於那些毒蟲,楊劼等人卻很難全方位的控制。
畢竟他們的數量眾多且體積太小,想要全部控制住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稍有不慎,便會致使有計程車兵中招,而更可惡的是,這些毒蟲往往毒性並不致命,只會讓人在短時間內致殘,比如無法行走,無法長時間的勞作,如此一來,楊劼是扔下他們也不是,但帶著走也不是,因為這些中蠱的人,往往需要兩到三個人來照顧他們,這極大的延緩了進軍的速度,拖長了前往鎮遠城的速度,而這顯然就是邊民們的目的。
對於他們來說,如今就是跟宋朝之間在進行著賽跑,誰先抵達目的地,誰就是勝者,對於邊民們來說,只要趕在鎮遠城被攻克之前,率先突破包圍網,那麼他們就成功了,而楊劼的這一舉動也失去了意義,而若是楊劼率先攻破了鎮遠城,那麼就是邊民們陷入巨大的戰略被動之中,可以說如今雙方的目的十分明顯了,在如今這個時候,剩下的邊民無力剿滅楊劼的這一萬大軍,那麼拖延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了。
這一招讓楊劼很是為難,畢竟這些人沒有死,若是把他們丟下不管,有可能會使軍心動盪,但若是繼續帶著這些人,則很有可能整支軍隊都會被拖慢速度,這對於整個戰略來說,有著巨大的問題,面對眼下這個局面,楊劼可以說處在了一個左右為難的地步。
作為將領,正大光明的作戰,楊劼從來都不怕,可如今他所面對的敵人,卻身處於黑暗之中,想要找到他都不可能,他只能一方面命令醫師對這些傷殘進行救治,另一方面,更加小心的行軍,以避免被敵人的毒蟲傷到,繼續增加傷殘計程車兵。
楊劼也曾經想過,乾脆放火,將這片森林全部燒掉,但很可惜,這樣的做法上層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因為這裡是宋朝的本土,而不是什麼殖民地,若是在殖民地,那一把大火毫無問題,就像是在蘇拉威西島一樣,燒掉幾百平方公里的森林,根本沒人會管,但在本土卻不行,朝廷一向重視環境,若是直接放火,必然會被朝廷不喜,如果朝廷不喜,那麼就算這仗贏了,那麼他們的未來前途,也必定是很暗淡的。
同時邊民畢竟不是殖民地的土著,他們在法理上是宋朝的老百姓,而不是奴隸,若是直接放火燒山,則實在是有傷天和,也會讓那些歸順了宋朝的邊民們產生其他的想法,畢竟自己的同族被直接用火給燒死了,即便他們已然歸順,但看待宋朝的態度恐怕也會改變,所以不能放火。
而第三點則更為重要,這火勢一起,就很難控制,即便放到現代,山火一起,國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派出軍隊然後建立隔離帶,等到裡面的東西燒光了,這才算完,想要滅火,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云貴之地,全部都是崇山峻嶺,是中國除了福建之外,山林最多的地方,這一把火下去,恐怕整個雲貴都要在火海之中度過一整年了。
這裡可還是有數百萬漢族子民的,誰能保證這把火不會燒到他們的頭上呢?所以在本土放火,是萬萬不可行的,楊劼能做的,便只有緩慢行軍而已,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先進到有血清的地步,中了毒,唯一能做的便是等身體自然將這毒素分解了。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