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朱權幾乎是在一時間便知道了秦晉攻燕的訊息,他在北平燕王宮內安插有探子,他的探子密告於他,燕王已經不在北平,率領一支軍隊南下了,朱權立刻意識到秦晉二王將凶多吉少了,事實上,他本來也不看好秦晉,他在北方已經多年,比朝廷更深地瞭解秦晉燕三王的實力,燕王的謀略和統帥不是秦晉二王所能比,如果不是秦晉結盟,他可以肯定秦晉必輸,但秦晉結盟後,雙方的兵力對比生了懸殊,他也就不能肯定燕王會必贏了。
但從這一次的燕王用兵,他又能下結論了,秦晉必輸,可下了這個結論後,朱權又深深地憂慮起來。如果燕王幹掉了秦晉,實力大漲,那他會不會調過頭來對付遼寧呢?答應是肯定的,燕王必然要先統一北方。然後才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南下。
這個憂慮讓朱權失眠了兩夜。他想到燕王攻遼會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走山,海關,沿遼西走廊北上,而以山海關之雄險,燕王未必攻得下來。那麼他就會選另一個途徑,那就是走遵化,從北面進攻,這條路的可能性極大,這樣一來,他的大寧軍就是當其衝了,他怎麼辦?是戰還是和,他和李維正及朱植聯合起來。能對付得了燕王嗎?自己是不是該留一條後路?
可就在朱權舉棋不定之時,他忽然聽到一個讓他震驚無比的訊息,朱植竟下令讓李維正暫代遼西總兵,把軍權託付給他,這不等於就是引狼入室嗎?緊接著,李維正果然領兵進入了遼西,堂而皇之地代理起遼西總兵來,朱權立刻意識到,遼西已經完了,吃進肚子的肉怎麼可能再吐出來,朱植肯定是遭到了暗算。
李維正奪取遼西使朱權惶恐起來。他知道李維正的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自己了,朱權考慮了三天,他終於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一方面寫信給朝廷,告李維正謀遼西,另一方面他決定投靠燕王,支援燕王奪位,同時也寫信給燕王,表達了他的投靠意向。
兩封信在五天前習時送出去了,朝廷之信走山海關,燕王之信走遵化。送完信,朱權便開始進行戰備了。
目前他手中有軍隊八萬人,其中護兵四萬,他自己招募的軍隊一萬。另外還有三萬投靠大明的蒙古騎兵。朵顏三衛。
雖然朱權手中的軍隊不少,在諸王中可以排列前茅,但他也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的藩國位於草原的邊緣,人口稀少,耕地荒蕪,幾乎都是要依靠朝廷供給,而供給的路線。在洪武二十七年以前是海運到天津衛,再從天津衛到北平,最後走遵化運到大寧,路途遙遠;洪武二十七年後,供給路線便改為走遼西北上,另外由於高麗被平定,朱元璋便決定,遼王和寧王的部分軍隊由高麗供養,這樣一來,遼王和寧王的部分軍隊的給養實際上就是被李維正控制住了,現在李維正控制了遼西,大寧軍的給養便完全被李維正掌握了,這就是寧王恐慌的原因。
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生了,應該在十天前抵達的糧草直到現在還沒有來,而他手中的糧食最多隻能維持五天,朱權心急如焚,有點像熱鍋上的螞蟻了。
這時,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這是報信計程車兵來子,朱權立刻衝出大帳,只見幾名騎兵飛馳而來,翻身稟報道:“稟報殿下,朵顏部騎兵在五十里外停住,脫魯忽察爾說沒有糧草,無法前行,他要求殿下給他送糧草後,他們才來。”
“這個混蛋!“朱權氣得破口大罵,養了朵顏o騎兵這麼多年,卻在關鍵時候給他來了一記陰招。
罵歸罵,他也無可奈何了,既然朵顏衛不肯來,他只能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了,他轉身返回大帳,毅然對親衛道:“傳我命令,大軍立刻拔營起寨,向遵化方向進。”
建文元年七月,寧王朱權率大軍離開了藩國大寧,拖家帶口十餘萬人,向遵化方向遷移。
真定府,親城縣外的洨河北岸,糧草和各種軍用物資堆積如山,一群群垂頭喪氣計程車兵正疲憊地向西行走,而他們身邊的騎兵則大聲吼罵。催促他們加快度,皮鞭不時抽打在他們身上,這是一場戰役剛剛結束後的情景,秦晉聯軍的三萬後軍被從井陘突然殺出的兩萬燕山鐵騎所偷襲,秦晉軍潰敗,逃到跡河北岸時無路可走,紛紛跪地投降,三萬後軍中數千人被殺,兩萬人成為了戰俘,而幾乎所有的糧草輜重都被燕軍繳獲。
在離岸邊不遠的一座山崗上。燕王朱棣面色陰沉地望著一群群戰俘。沒有半點勝仗後的喜悅,是的。他確實高興不起來,他剛剛接到訊息。朝廷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在百里外的臨城和柏山一線,將秦晉的十八萬主力大軍攔住,而就在前方不遠處的堯山附近,他手下的大將張玉、朱能已經埋伏了七萬大軍,準備趁秦晉聯軍得到井陘失手、後軍被襲的訊息後驚慌失措之際殺出,然後他的鐵騎再從北面夾攻,秦晉聯軍必然大敗。
但朝廷軍隊的突然出現,打亂了他的部署,而且山西的朝廷軍隊也出現了,堵住了他進入山西的道路。也就是說,他已經無法再襲擊太原了。
朱棣知道,這是朝廷不願意自己輕而易舉地幹掉秦晉聯軍,便出兵干涉了,如果他不知趣,仍然要和秦晉一戰,那極可能會造成朝廷和秦晉聯手來對付自己,這個局面他就難以抵擋了,朱棣不由長嘆一聲,只能先忍下這口氣了。
“傳我的命令,朱能、張玉不得進攻,原地,等待我的命令。”
他話音剛落,身旁的謀士韓潞立刻勸道:“殿下,既然不進攻秦晉聯軍,那朱能和張玉兩位將軍最好也離開原地,屬下不擔心秦王的膽怯。卻有點擔心晉王,他畢竟也是帶過兵之人,如果他執意要和朱、張二位將軍一戰,朝廷軍隊未必會阻攔,說不定他們反而會創造機會給秦晉聯軍,我懷疑朝廷的意思就是想借秦晉聯軍來削弱我們。”
朱棣頓時醒悟,率領朝廷軍隊的大將必然不是張信,否則他會事先告訴自己,韓潞的話提醒了他,他又立刻改變命令道:“命令朱能、張玉不得在原地停留,立刻迂迴北平。”
朱棣感激地向韓潞點了點頭。關鍵時候謀士還是有用的,想到謀士。他不由又想到了呂思遠,其實自己當場應該聽從他的勸告,以剿滅藍玉為藉口,主動出兵山西慣先幹掉晉王,只是自己當時考慮周王去了,才讓秦王有先一山出兵山西,現在秦晉聯軍之勢已成,再走這一步棋,就有點不妥了,只有再等待機會吧!
就在這時,遠方一對傳信兵飛馳而來,老遠便聽他們叫喊:“殿下,北平急件!”
朱棣一怔,催馬迎了上去,厲聲問道:“何事著急?”
傳信兵翻身下馬,將一封信高高舉起,急聲道:“軍師急件!”
朱棣隨手接過信拆開,只見信中道衍只寫了一句話:“遼寧內訌,寧王有意歸附北平,可先取遼東。”
朱棣大喜,現在井陘失陷,糧草被奪,秦晉聯軍軍心浮動,必然從南面繞回山西,數月內也不敢再來,正好給他時間取遼東,現在遼寧內訌。真是天賜良機,他立刻對身邊的大將陳亨道:“我給你兩千軍,留此地整理戰俘,戰俘若有異動,一概誅殺,不得手軟。”
“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