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正看了半天,他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此物,陳萬“這玩意我小時候在四川見過,叫做奇香膏,是一種奇藥,但南洋那邊可不是藥,很多人都服食它,而且容易上癮。”
“鴉片!”李維正脫口而出,眼前這個黑漆漆的膏體極可能就是荼毒了中國近兩百年的鴉片,李維正霍地地抬頭,盯著陳萬里的眼睛徐徐問道:“是不是它的花異常鮮豔,成熟後用刀切開果實,流出的汁凝固後就是這種膏,它又叫做罌粟,是嗎?”
陳萬里似乎感到李維正的語氣開始不對,心中有些緊張起來,點了點頭道:“當地人不叫罌粟,但花和果實正如大人所說。”
李維正的臉色霎時陰沉下來,冷道:“你沒有向大明走私這東西吧!”
“沒有!沒有!”陳萬里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我不敢,這玩意吃了會上癮,害人太深,我給大人帶一點來,只是因為它是一種奇藥,關鍵時候能用它止痛救命。”
“好!這一箱奇香我收下了,但我警告你,你若膽敢將它走私到大明來,或者將它的種子傳來,我會剝了你的皮。”
陳萬里連連躬身道:“小人敢!小人不敢!”
李維正命將甘薯抬上了寶船,他想起一件事,又問陳萬里道:“大明福建海外的小琉球島你去過嗎?”
陳萬里連忙笑道:“怎麼沒去過,我有一屬下就是出身在小琉球島上。”
他向船頭一名正在整理纜繩的高年輕男子招招手,男子快步上前,他給李維正跪下磕頭道:“小民林潮見大人。”
李維最初見他面板黝黑。原以為他也是呂宋人。可仔細看才發現他和別地呂宋人不一樣。倒像是福建那邊地客家人。李維正不由驚喜地問道:“原來你是小琉球人?”
“回稟大人。小人家代是福建沿海漁民。元末遷到澎湖列島來大明海禁。我祖父不願種地。便帶領全家逃到小琉球島居住幾年小琉球島被倭寇盤踞。我們生活日益艱難。一個偶然地機會。我便跟陳大哥出海闖蕩。”
“那小琉球島上你還有親人嗎?”
“我父親和弟弟都還在。”
李維正揹著手沉思了片刻。便對陳萬里道:“有些事情我可能還需要你們幫忙。但我不能留你們在山東。你們先去耽羅島暫住會寫封信給你們。”
陳萬里連忙躬身道:“我願為大人效力!”
當下,李維正便寫了一封信,並按正常的迷航船隻規定送他們出海,待陳萬里的海船消失在遠方,他則上了寶船,隨送銀船一起返回了蓬萊,現在已經是春末了,再不種植甘薯就誤了季節。
寶船緩緩靠岸,碼頭上,賴永國已等候多時,他見李維正下船,立刻招手大喊:“大人急事找你。”
李維正下了船,上前問道:“什麼事?”
皇上聖旨到了已經等了一天,請大人速到軍營接旨李維正吃了一驚,連忙隨他向軍營走去軍營裡,兩名宣旨官等得有些不耐煩了,由於朱元璋對太監極為忌諱,所以任何有涉政務之事都絕不準太監參與,因此到各地宣旨有專門的宣旨官。
聽說李維正回來了,兩名宣旨官立刻起身準備,擺上香案,鋪上紅毯,片刻,一身軍服的李維正快步走了過來,抱拳施禮道:“在下便是威海衛指揮使兼蓬萊所千戶李維正。”
一名為首的宣旨官看了他一眼,立刻高聲道:“李維正聽旨!”
李維正在香案前跪下,後面的數十名將官也跟著跪了下來。
“臣李維正奉呈皇上旨意。”
宣旨官取出黃綾聖旨,展開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威海衛指揮使李維正護送官船前往日本,順利完成朕交代事宜,卓有功績,特賞賜臨淮縣上田十頃,以示表彰”
朱元璋的旨意中對李維正這趟日本之行深為滿意,特在他家鄉臨淮縣賞賜給他十頃土地,以示嘉獎,另外,朱元璋同意他把從大內家所得糧食用於賑災,但是,三萬兩白銀只批准了一萬兩為災民恢復生產所用,其餘兩萬兩白銀作為軍費,即刻運往北平,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唯獨讓李維正有些奇怪的是,朱元璋對高麗之事竟隻字不提。
宣旨官念完奏摺,李維正立刻叩頭應道:“臣李維正謝皇上聖恩!”
宣旨官將聖旨交給了李維正,便笑道:“李大人日本之行,有功於大明,皇上十分讚賞,恭喜大人了。”
“哪裡!哪裡!下官小功不足掛齒。”李維正施禮客氣道:“倒是讓兩位等了一天,我十分抱歉。”
“沒什麼,這是我們的職責,宣旨既已完畢,我們就告辭了。”宣旨官沒有半點索要錢財的意思,他簡單收拾行囊,便和隨從匆匆離去了。
李維正送走宣旨官,滿腹惑地來到了自己在軍營中的房內,正在房內整理文書的呂思遠見他進來,便微微一笑道:“大人覺得奇怪吧!皇上怎麼絲毫不提高麗之事?”
“確實很奇怪。”李維正坐下來便道:“呂先生,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