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看到朱姬潤的改革計劃的時候也很意外,不是成立保險公司而已麼?怎麼跟皇明商號改革又扯到了一起了?
而且這生意竟然是貸款來搞,皇明商號難道連三千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朱慈烺把朱姬潤喊來:“朕最近對皇明商號管理的較少,這次是什麼情況,怎麼皇明商號連三千萬兩銀子都拿不出來了?”
朱姬潤抬頭看看朱慈烺:“陛下,這錢都是有數的,有來有回,加上去年大明和準噶爾戰爭的花銷,今年以來這善後工作的花銷。
在沒有加印紙幣的情況下皇明商號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經實屬不易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確實要是以前打仗,皇明商號拿不出錢的時候一般都是開動印鈔機先用著。
當然一開始大明也不是這麼搞的,就像對葉爾羌作戰,朱慈烺甚至不惜發行戰爭債券然後再用收益抵償債券。
不過從長遠來看,這樣的生意對於皇室是非常不划算的,整個西北因為商人的介入開發雖然順利,但是確跟大明其它地區都不一樣了。
其它地區關內的開發主要是內閣負責,而關外地區的開發一般都是皇明商號主導。
西北則不是,西北地區皇室從那裡收不到多少錢,因為土地牧場什麼的都私有了,而內閣雖然能收到稅,但是那裡是關外,內閣也不願意出錢開發。
朱慈烺掙不到錢自然不願意大筆的投資搞開發,反正大明疆域範圍內等著開發的地方多了去了,隨便一個沿江沿海港口的開發不僅耗費的錢更少掙的還更多。
而商人自己又是短視的,他們只顧眼前利益,根本不願意出錢搞什麼開發。
朱慈烺只需要那裡的鐵路和公路能夠暢通到達邊疆就好,至於更精細化的規劃完全沒有。
而且現在大明已經佔領了準格爾在內的中亞大片地方,西北地區連邊疆都不算了,以前為了經營邊疆的投資現在也減少了。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西北地區把土地出售私有化的行為是錯誤的,當初朱慈烺是覺得以後打仗的機會多,所以培養大家購買戰爭債券的積極性。
後來發現與其出售戰爭債券還不如直接印錢划算,得到的土地只要用心經營,要不了幾年就能回本了,再把印錢的窟窿堵上就是了。
只是每天唸叨著補窟窿而每次窟窿都是越補越大,現在大明貨幣還超發十七億兩,這些錢都是這些年欠下的虧空。
朱慈烺看過軍部的報告,這一次對準噶爾作戰加上戰後的各種善後等等,總共花了三億五千萬兩白銀。
也就是說朱姬潤在沒有借外債沒有超發貨幣的情況下幫朱慈烺搞出了三億多兩銀子的錢出來。
尤其是在朱慈烺都做好貨幣超發的準備,朱姬潤還能頂住壓力做到這一步當真是非常不易了。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上次出售產業的時候,你已經說過要對皇明商號進行改革,裁剪臃腫商行,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更賺錢的行業和新行業。
朕已經決定支援,這次的改革從計劃上來看阻力會相當大,朕還是支援你!
不過支援歸支援,做事要講究方法,不能把人都得罪了,這改革計劃說到底大家圖的就是自己那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