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其實朱慈烺自己都不知道這熱氣球母艦到底有沒有用,在戰場上到底能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
不過朱慈烺覺得後世航空母艦既然能統治世界海洋一個世紀,那麼大明從現在就開始研究航空母艦那肯定是沒有錯的。
努力一把說不定在死之前還能看到大明的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呢!
行程的最後,朱慈烺才參觀天津的艦船研究所,這裡存放著已經完成全部設計的大明一等裝甲戰列艦帝國級。
設計研究所所長帶著朱慈烺來到正在進行龍骨鋪設的新帝國號旁邊:“回稟陛下。
按照設計,新帝國級一等戰列艦帝國號採用雙連裝四炮塔設計,整個戰艦有八門主炮,口徑二百八十毫米,倍經三十八。
設計排水量一萬三千噸,滿載排水量一萬五千噸。
主尺度水線長一百一十三米,全長一百二十五米,艦寬二十三米;平均吃水八點四米,最大吃水九米。
除了八門主炮之外該船還裝備了十四門八十毫米副炮。
艦員六百五十名到七百八十名之間,空載航速十二點五節,滿載航速十二節,是帆船最快速度的兩倍。”
朱慈烺對於這個船還是很期待的,這是最新的設計理念,裝在這麼一條船上效果如何,還有待實戰檢驗。
不過從引數上來看,這條船的設計引數已經只比前無畏級差了一代左右的樣子。
也就是相當於歐羅巴後世的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也就是1860年左右的水平。
歐羅巴一七八五年左右改良出蒸汽機,到了一八六零年左右用了七十五年的時間才達到這個水平的蒸汽機。
而大明從成立蒸汽機研究實驗室到現在也不過十四年左右的時間,大明用十四年的時間走完了歐羅巴七十五年的路這個掛開的是非常大的。
當然這離不開朱慈烺在基礎教育上的重大作弊,就像電磁學,分子原子,元素週期表,還有各種公式定理,這些都是歐羅巴和全世界科學工作者數百年的研究成果。
而對於大明來說,這些不過是書本上的基礎知識,甚至連核武器的原理大學的課本上都能看到。
朱慈烺這邊只不過是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給他們一個方向讓他們去研究,如果這樣還要幾十年才能出成果,那就顯得大明人的智商太低了。
當然蒸汽機上也許差距的不是一代,大明現在的蒸汽機只能把戰艦的速度提升到十二節的水平,而前無畏艦時代的代表君權級,最低時速都有十七點五,最後的幾艘因為技術突破都達到了十九節甚至二十節的水平。
以大明現在的蒸汽機技術,這個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蒸汽機再革新一代,那也不過是十四節左右的速度,革新兩代都未必能到十七節。
而第五代蒸汽機已經難產數年了,想要再這個基礎上在提升兩代,那麼這個時間可能要二十年以上。
也就是說實際上歐羅巴九十年左右的發展,大明需要三十五年或者以上才能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