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重炮敲開堡壘,這似乎是現在戰爭的必由之路,打下堡壘的速度除了取決於堡壘的堅固程度之外,還有就是進攻方的決心和願意付出的代價。
大明正是吃虧在想要吃又怕捱打上面,軍部制定計劃也一直奉行的就是減少傷亡為第一要務。
現在看來低傷亡成為了限制軍部的緊箍咒,讓軍部完全束手束腳。
朱慈烺站在地圖前:“如果朕說在蘇伊士運河這裡,大明能夠承受的傷亡數字是十萬人,但是要保證運河奪下來要是暢通的,最少也是能短期修復的,那麼你們多久能拿下運河?”
朱慈烺的話無疑是點燃了眾參謀的熱情,連周遇吉都開心的笑了:“陛下,如果提升允許傷亡的上線到十萬,那麼我們有信心在半個月內拿下蘇伊士運河。
實際上軍方有一個烏龜衝擊法,就是把戰列艦裝甲化之後以硬衝的姿態衝擊蘇伊士運河,同時轟擊兩岸炮臺,以損傷的代價阻止地方對運河的破壞可能,然後大明衝過其堡壘段戰艦主動在中斷修整,佔領運河中段。
之後以中間往兩邊多出一支艦隊進攻炮臺時間將會大大縮減,為只防守兩端炮臺的奧斯曼軍隊就無法對運河進行大規模的破壞。
而這個時間點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大霧天氣或者是夜裡能見度不高的時候。
只是這個計劃有風險,如果戰列艦被直接擊沉,那麼可能堵塞航道,甚至造成重大損失。
所以這個計劃一直擱置,海軍佔領運河中段之後,陸軍方面也會強攻西奈半島,提前把運河兩端的堡壘進行分割,這樣一來整個計劃的靈活性就大大增加了。”
朱慈烺對於這個不置可否,聽著好像又成功的可能,但是這種計劃也會有失敗的風險,如果失敗,那就不是奧斯曼人封鎖蘇伊士運河了,而是大明幫忙封鎖蘇伊士運河了。
這時有一個參謀站起來:“陛下,其實如果不計代價,與其用人命去填,不如用錢去填,我有一策那就是縱火。
我們可以用熱氣球,不斷的往奧斯曼人修建的四個堡壘群上面逐個縱火,這個火不要停歇,燒他個三天三夜,燒的那裡寸草不生,燒到那裡連氧氣都沒有。
那麼這幫奧斯曼人不管躲的有多深,最後要麼被燒死,要麼就活活被憋死。
這個計劃無非就是要空軍集中飛艇不停的放火而已,無非就是多消耗一點火油桶而已。
但是隻要大火不停,讓每一個炮位都籠罩在火海之中,那麼敵人就無法觀察無法射擊,甚至引起彈藥殉爆。
要是以空軍飛艇相配合,然後讓海軍戰列艦隊在進行強行透過成功率會大增,咱們的損失也會大大降低。
只不過這個計劃需要準備的飛艇可能需要數千甚至上萬個才夠,不知道陛下遠不遠給予這麼大的投入。”
朱慈烺直呼好傢伙,這個砸錢砸的有點瘋狂啊,現在空軍一個用於轟炸的超大型飛艇造價要兩千多兩白銀。
這要是一口氣造一萬,那就是兩千萬兩銀子砸下去。
一個飛艇保養地勤加上天上的人員正好是一個班,那麼這一萬個飛艇就要十二萬士卒,然後還有三天不間斷的投遞火油桶。
這一桶一桶的火油都是錢買的,都是要一點點煉出來的,目前的市場價是一桶一百斤的是五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