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現在大明給波斯灣地區的靖安軍每月開的工錢是三兩銀子,而且只要加入,就能領到二十兩銀子的安家費,只要幹滿一年,就分給家裡十畝地,而且每多幹一年多給十畝,五年之後一樣能成為大明公民。
先不說最後這一條吧,就前面的這幾條哪一條不讓人心動,在波斯灣地區這個時代還沒有發現石油,缺水,缺糧,大部分的生活還在貧困線以下。
這裡可是實實在在的蠻荒之地,也就是兩河附近的人能靠著土地吃上飽飯,離河越遠的人越窮。
即使是在河流附近的人在奧斯曼人和當地貴族的層層盤剝之下,不要說每月三兩銀子,很多人每月掙的錢都不值大明幾百文。
這三兩銀子的月薪,足夠讓一個人直接成為人上人了。
二十兩的安加費,那就更不用說了,在這裡討個老婆都不要五兩銀子,二十兩能討四個!更不要說幹一年十畝地,一年十畝,幹個十年那不就成大地主了。
所以在重金的誘惑下,有不少人心動了,尤其是大明軍隊一波波的開赴前線,軍艦開進河流之後,有人忍不住就嘗試了。
有一就有二,漸漸的相互傳播之下,大明很快就從這裡湊夠了一個團的靖安軍,靖安軍一個團是一千人,跟大明的團可不一樣。
一個團四個營,每個營二百人,剩下的是團直屬兵力。
每個營四個連,每連五十人。
每個連三個排,每排十五人,剩下的五個人是炊事員雜務後勤等人。
每個排三個班,每班五個人。
為了防止這些人中途溜號逃跑,所以靖安軍都是最小以連為單位出去作戰,吃飯也是以連為單位。
團直屬的兩百人也不是什麼強力兵種或者炮兵之類的,存粹就是後勤人員,靖安軍不像大明軍隊那樣後勤跟作戰人員是分開的,他們的後勤和作戰人員是一起的。
當然兩百人帶一千人的作戰物資,也帶不了多少,所以靖安軍一般外出只能帶十天到十五天的乾糧,每個士兵自己再背一點能帶二十天的。
這就是他們的極限了,超過這個距離的作戰,大明也不會用他們去,他們每天行軍三十里,方圓三百里就是他們的活動範圍。
這個距離也就是一個縣的範圍,一個團一個縣,也不少了,一千人呢。
為了讓大家對於靖安軍更加安心,這一批招募的一個團並沒有派往其他地方。
他們就被安排在巴士拉城外,第一件事就是發衣服,一身身的新衣服,然後吃飯,飯管飽,肉每人有一碗,為了照顧他們不吃豬肉等習慣,大明特意從莫臥爾地區調集來的牛肉還有魚等等肉類。
吃飽喝足,訓練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艱苦,只是教大家分辨口令,分辨左右,然後轉轉圈走走路而已。
這讓附近圍觀的百姓都鬆了一口氣,這玩意這麼簡單那不是有手就行!我上我也行!
有了樣板的力量後面的招募就順利了,前線也是捷報傳來,離巴士拉最近的城市已經攻下來了,大軍繼續開拔,靖安軍第二團組建好之後立刻去接管下一個城市。
為了安撫這些人緊張的情緒,大明這邊直接給每人五兩的開拔銀,而且是現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