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強度降低,火炮不夠,大明只能從原本的全面轟擊改為重點轟炸。奧斯曼人的防守也能緩一口氣了。
重點轟炸就是陸軍要進攻那個山頭,哪個山頭就被集火,其餘的山頭只是象徵性的打幾炮不讓他們閒著。
然後戰場上第二和第六山頭開始炮聲隆隆,陸軍開始有序的進攻。
攻山這種事情,並不是對面搭個堡壘你炸掉然後衝上去就贏了,一路上有擋路的各種陷阱阻攔,有各種明堡暗堡封鎖路口。
還有偽裝起來的射擊點以及躲在山洞地洞裡面的敵人。
一不小心就會被對方偷襲,傷亡率很高,尤其是對方上面防守著下面偷襲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明軍這邊只能打打停停,不斷的後撤。
發現一個火力點,然後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搞掉,搞不掉就呼叫火炮支援,陸軍火炮不行就叫海軍的。
要是敵人目標小,火炮不易瞄準的點,陸軍還要用山炮迫擊炮搞,再不行就只能用人上去扛炸藥包去炸了。
要是碰到山洞和地洞,為了降低傷亡,一邊用手雷往裡面丟,一邊用噴火器對這洞穴噴。
殺敵多少不重要,只要被噴火器一噴,地洞山洞鐵定氧氣耗盡,除非對方的洞穴是連通的,裡面的人從其他的地方跑掉。
等噴火器過去之後,後面的爆破手還要進去,把山洞炸塌,防止敵人的地洞之間真的是連通的,到時候別有人再從背後出來了。
這一套操作下來確實能解決問題,但是就是效率不高,因為第一批登陸的部隊有限,一個側面進攻的部隊還不到兩萬人。
然後還要縱深推進,還有防守側翼,最後能用在進攻上的不過萬人左右,這萬人為了保持晝夜不停進攻的強勢,只能分為兩個波次輪流進攻。
所以一次攻山行動兵力只有五千多而已,正好比防守的人多那麼一點點。
也就是大明的武器先進太多,要不然這仗根本沒法打。
天明時分,空軍飛艇部隊終於趕到了,為了給對方造成持續的壓力,飛艇部隊在各山頭扔下了大量燃燒彈。
並且有一半在陣地上空晃盪,一旦有那個火力點火力兇猛飛艇就會飛過去扔幾個燃燒彈。
奧斯曼人哪裡見過這種陣仗,海陸空聯合作戰,不要說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就是再先進兩百年也扛不住這樣的進攻。
所以到下午天還沒有黑,第二和第六高地相繼被拿下,大明已經佔據了七個高地中的四個,還剩下三個就能徹底控制航道。
不過進過一天一夜的進攻,帝國號彈藥耗盡,其餘的戰艦經過高強度作戰之後士兵也都非常必備。
陸軍從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也是進攻了一天一夜,明軍需要調整,需要休息,所以這一夜李信決定讓海軍進行持續的火力壓制,而陸軍方面派出兩千人對剩下的高地進行施壓式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