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十四年六月二日開始,大明和奧斯曼帝國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決戰,大明先後投入了近四十萬兵力,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圍殲。
最後奧斯曼主力被消滅四十餘萬,剩餘軍隊躲入山林,丟掉整個愛琴海,大明成功在巴爾幹半島登陸。
這個時候歐羅巴大聯盟完成,宣佈調停兩國戰爭,大明承諾退回到六月份之前的佔領區,奧斯曼帝國賠償大明戰爭損失兩億兩。
兩億兩由歐羅巴大聯盟和大明貸款支付,還款年限四十年,綜合結算奧斯曼帝國要在四十年裡償還近七億兩白銀,每年近兩千萬兩。
這幾乎相當於奧斯曼帝國原本財政收入的一半,現在更是相當於其財政的百分之百,為此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加徵賠款稅,每年每個奧斯曼人都要背上半兩銀子的賠款稅。
大明扶持了巴爾幹七國獨立,又扶持小亞細亞半島三國獨立,承認了十六藩國的三十二城佔領主權。
整個奧斯曼剩餘領土僅有小亞細亞半島一半和伊斯坦布林以西歐羅巴的數省領土。比起後世的國中哈士奇還要少了三分之一的領土。
八月份雙方正式簽署合約,大明也開始調整軍隊部署,開始大規模鎮壓關外叛亂。
這使得大明三軍規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又增加了二十萬。
預計整個平叛戰爭要進行一年,當然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倭國本島因為叛亂和新殖民地的開發本島人口流失嚴重。
整個本島地區人口首次下降到五百萬以下。
大明宣佈在龍牙港以北建立南洋新城,以容納越來越多的過往船隻。
經過一年多的打擊,大股海盜逐漸減少,大明宣佈取消護航計劃,改為航線巡航加上商船自行武裝防禦。
這一年大明雖然正式結束了對外戰爭,但是軍費依舊居高不下,主要是各種鎮壓叛亂的花費驚人,甚至比戰爭時期還多。
好在提前結束了戰爭要不然再耗下去,不知道還要損失多少。
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一直持續到復興十五年底。
為了支付超出的軍費,朱慈烺出售了南洋諸島,只保留了南大陸和新島南北島的土地。
這些地方全部併入關內,至此大明關內橫跨兩個半球。
不過新加入關內的領土除了新幾內亞島之外其餘的地區漢人人口都不佔據多數,大明開始調整教育策略。
大明在復興十七年正式宣佈關內地區廢除所有非漢語語言書籍,所有官方以及公共場合必須使用漢字說大明官話。
除了少部分留在圖書館和歷史博物館的備份之外,關內地區所有非漢語書籍一律焚燬。
復興十六年大明開始計劃裁軍,按照內閣的初步計劃軍隊總數降低到戰前水平。
但是內閣和軍部大吵一架之後,考慮到大明廣大的領土,朱慈烺最後決定陸軍擴充十個師又十個岸防旅用於對新領土的防守。
大明軍隊總人數將維持在三百五十萬人。
大明覆興十六年,內閣、軍部、錦衣衛、皇明商號陸續換屆選舉,周遇吉、吳啟晨封三等公,朱姬潤封一等侯,王之謙因為流放之事和關外墾殖公司監察失職最後只封了一等伯。
其餘有功將是封男爵以上者一百一十二人,封勳爵一千八百餘人。
復興十六年大明大批士兵士官退伍,大部分被安置到關外地區加強各地治安,僅僅到了年底各地治安狀況大為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