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吳大海就不樂意了:“要是海軍轉為保護航道,那攻守之勢就逆轉了。
對方本來就有數量優勢,大明以少守多,如何能確保安全?”
李信開口:“可以效仿護航模式,對方傾巢而出我方庇佑察覺,若是對方少量出動,大明以少打少也有優勢。”
吳大海搖搖頭:“海戰不比陸戰,這隻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依我看還不如我們用笨辦法,一點一點的把這些島嶼吃下,只要佔領了這些島嶼,艦隊通行就再也沒有阻礙。
後面也就到了伊斯坦布林外圍,戰爭這種事情取巧不如藏拙,大明曆來軍事行動都是以大勢定乾坤,今天我們勿要因為一時情急出現了失誤。”
吳大海說的有道理,可是愛琴海海域的島嶼豈是那麼好佔領的,愛琴海是一個多島之海,那邊大小分佈這2500多個島嶼。
大明預計要投入三個到五個師才能完成控制,而且就算佔領之後也要兩個師以上才能穩定。
而且整個佔領行動絕對不是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完成的,中間伴隨著海戰登島戰無數。
島嶼之間相鄰比較近又導致敵人反攻很容易,一條漁船都能從陸地劃到島嶼上。
故而中間傷亡和防禦的壓力並不輕。
這片島嶼沒有什麼物產,漁業資源也很貧瘠,除了在出黑海的交通要道上之外一無是處。
花這麼大的精力這麼大的代價佔領這片海域並不划算。
李信看了看黃得功,要是進攻愛琴海地區,出兵的只有他們兩個,目前兩方在前線部署的兵力加在一起還不到五個師,上哪去調人攻佔愛琴海?
而且李信更傾向於先從陸地上打到愛情海邊上,再去適當的佔領一部分島嶼,而不是吳大海想的那樣先決戰於島嶼再想辦法登陸。
見黃得功也沒有給出意見,楊嗣昌比劃了一下:“當年大明佔領呂宋和南洋地區的時候陛下曾經提出過一個跳島戰術。
其實愛琴海雖然有兩千五百個島嶼,我們未必要個個都佔領,我們只需要佔領一些戰略支點和一些航道的交匯點。
我覺得佔領個三五十個島嶼,敵人就無法在海域裡亂竄了。
只要解決了對方艦船出海的通道,對方自然也無法威脅地中海航道,這不就等於也解決了海上的喊道問題。
同時進攻大馬士革,在沿著地中海海岸進攻到愛琴海沿岸,為第三階段進攻伊斯坦布林做準備就好。
這樣才是我們目前兵力能做的最優解計劃。”
其他幾個立刻就明白了楊嗣昌的意思,確實這樣的折中方案同時滿足了大家的部分需求,使得計劃得以繼續推行下去。
大家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四人商議一下,黃得功點頭:“那就按照這個上報軍部吧,我們儘快拿下大馬士革,然後進入下一階段。”
計劃商定,波斯灣戰區和蘇伊士運河戰區同時發動了攻擊,大馬士革這邊剛剛集結的幾萬奧斯曼軍隊迅速崩潰然後逃入小亞細亞地區的山丘。
內閣那邊得到將在半個月內打通海上通道之後,吳啟晨籌款的壓力立刻小了很多。
倒是北疆那邊聽說自己要被出售,不少北疆墾殖公司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犯罪率陡然增加,更有甚者試圖武力對抗拆分。
對於這個情況朱慈烺完全出乎預料,不過有北海城的駐軍加上極地一師二師看著,這幫人也沒有敢真的亂起來。
更何況朱慈烺手裡還有兩個禁衛師和一個禁衛騎兵師呢。
為了鎮壓可能的叛亂朱慈烺特意把禁衛騎兵師調往科爾沁,調駐紮長安的十六師北上北海城。
大軍開拔表示了朱慈烺對於這次改革的決心,而後朱慈烺立刻抽調各墾殖公司的保安隊入關集訓整編可謂是釜底抽薪。
這些年來,退伍士卒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到墾殖公司的保安團裡面謀職,即加強了墾殖公司保安隊的軍事實力,又幫朱慈烺看住了這支力量不至於失控。